社论 每次看似大限将至,又每次奇迹般地复活。ST公司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死鸟”传奇。
12月6日,监管层再次放出狠话。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证监会要严格执行现行退市制度,实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推动存在退市可能或需要的公司在法律、规则框架内主动退市。一如既往,我们希望这次监管层的最后通牒是真的。
事实上,过去很多年,关于期待和批判退市制度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每每ST在悬崖边上时,都没有走到这最后一步。客观来说,我们主张这些即使是被称为“垃圾公司”的上市企业也应该有尊严地退市,而不是被某种声音裹挟着推下悬崖。
什么叫有尊严地退市?我们理解应该是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制定客观、有效的退市标准,而后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化退市。这是退市制度的最高境界,从股价、交易活跃度、市值、股东数量等市场层面衡量,这样才能反映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权利,也能让投资者心服口服地“买者自负”。
其实,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证监会及两地交易所早就设计并逐步完善了一整套退市制度,即所谓的退市标准并不缺乏,但是这些年来形同虚设,退市审核和退市执行两大退市程序并没有得到很好实施。
很多人把这种种因素造成的结果都归结于监管层的软弱或者顾忌。然而我们认为,在退市问题上,因素极为复杂,监管层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核心症结还在于整个市场化制度框架的不完善。因为在公司上市的入口端,证监会担负了太多责任,很多投资者甚至认为,证监会就应该给上市的企业做背书,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这种情况下,如果退市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监管层压力巨大,也就很难用现成的退市标准来执行退市程序。
要让退市制度常规化,要让资本市场有进有出,必须要在市场的入口和出口上做到市场化架构的统一。这里强调的是,退市操作要市场化,上市操作同样也要市场化。
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交易简而言之是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初始挂牌标准”(IPO标准),另一个是“持续挂牌标准”(退市标准)。这两个标准要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并且互相呼应。初始挂牌标准事实上就是企业IPO的财务标准、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标准。监管层未来要实现IPO注册制的根基也在此,并且还特别强调了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在整个发行体系市场化的前提下,壳资源的价值会大大降低,而监管层把工作重心从上市审核中转移到严厉监管信息披露和违规违法行为上,形成投资者买者自负的市场。壳不值钱了,博弈保壳的意义也就大大削弱。事实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新三板扩容在即,都为企业融资开辟了大量新的渠道,这更进一步使得千方百计保留绩差公司壳资源的各方因素兴趣大减。那么,达不到持续挂牌标准的上市公司退市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也就会减弱,市场各方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利益上,都能正常接受企业可以上市,也可以退市的市场规则。
因此,我们认为,退市制度的真正形成,还在于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市场化的制度框架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壳不再成为市场中的紧俏资源,退市制度才可能得以完全形成,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优者准入、劣者必汰”这一股市资源配置的根本功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