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宇 上海、北京报道
多层次信源显示,污泥处理处置“十二五”规划将难以完成。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近日表示:“从现实的情况来看,70%的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
2012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
但业内人士普遍反映,由于政府存在“重污水、轻污泥”的思维惯性及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居高不下,中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有效处置。
同时,五花八门的污泥处理技术令厂商及专家出现选择性障碍,污泥处理的实际效果与设计目标存在偏差,多数污泥处理厂处于亏损经营。
但随着近年来污水处理量的迅猛攀升,至2015年,中国的干污泥产生量将至少达到1604万吨,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将污泥处理的标准进一步提高,污泥处理形式极为严峻。
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是误区还是趋势?
“十二五”目标恐受阻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量的大幅增长,污泥产生量同步迅速上升。
据统计,2004年-2010年全国污水处理量年均增长27亿立方米,按万吨污水产生7.5吨含水率80%污泥计算,预计2015年污泥量将是2004年的3.5倍。
如以干泥计算,按照《“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末,全国城镇污水处理量至少要达到434亿立方米,按目前每处理万吨污水平均产生干泥3.7吨计算,我国干泥产生量将至少达到1604万吨,日产干泥4.39万吨。
该规划进一步提出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
但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
据中国水网编制的《中国水业市场研究报告(2013版)》称,目前,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依然十分缓慢,全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污泥送至城市垃圾处理厂简单填埋。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表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中面临着技术抉择、工程实施方面的难题,进展迟缓,并不能满足污泥的消化需求。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70%的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近日称。
专注水密集行业的芬兰凯米拉公司也不看好貌似繁荣的污泥市场,其产品应用经理何侃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不能降低成本,中国的污泥处理难以市场化。”
事实上,即使已建成的污泥处理厂也存在使用率不足或彻底闲置的现象。北京、上海是污泥处理厂较为密集的大型城市,但总共50多座污泥处理厂中真正运行的只有十几座。
技术创新突围成本难题
在2013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与会企业负责人表示,“甲方缺位”是污泥处理市场难以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日发布的《关于推进环保产业的若干建议》中希望政府明确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改变“甲方缺位”的现状。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存在“重污水、轻水泥”的惯性思维。
记者发现,在2012年发布的所有与环境相关的政策中,仅有《“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及污泥处理产业,根据《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投资需要大约4300亿元,但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投资仅有347亿元,占比不足十分之一。
业内普遍认为,政府对污泥处理的投入严重不足,华新环境工程(黄石)公司生产部部长刘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政府经常以简单填埋的成本作为拨付污泥处理费的基础。”
造成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的重要原因是污泥处理处置的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污泥处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及水泥窑协同处理四类。
按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修复中心张义安等人对前三种处理方法的研究,填埋成本为500元-760元/吨;堆肥成本随电价变化在300-350元/吨;焚烧成本最高在771-1000元/吨。并且填埋只能延缓污染,没有最终消除污染风险,堆肥则无法保证消除重金属。
中科院地理所的研究时期为2006年,随着技术的进步,污泥处理的成本已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仍然难以真正市场化。
北京金隅集团曾隆重宣传的水泥窑协同污水、污泥处理,曾被中国水网评为2010年十大推荐技术,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却因成本过高及恶臭难除等因素,现已基本停止运行。
建设于北京水泥厂的水泥窑污水、污泥处理工程投资1.75亿元,设计处理量500立方米/日,以水泥窑余热烘干污泥。
但在实际运行中,待处理污泥含水率高达85%-88%,高出设计值5-8个百分点,在满负荷情形下,致使污泥处理成本高达311元/吨,但北京市给予此项目每吨污泥275元的处置费,处理每吨污泥亏损36元。
更为糟糕的是,北京水泥厂的污泥处理无法达到满负荷运行,如果停一条线,则每吨赔本108元,停机率越高,成本越高,最终难以为继。
金隅集团并非个例,污泥处理亏本经营的现象在中国极为普遍。
据悉,华新环境工程公司在湖北建设的黄石市政污泥处理厂自从2011年12月运行以来,总共处理污泥17000吨,但已亏损200万元。
华新环境工程(黄石)公司生产部部长刘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的处理成本是到220元/吨,但政府核准的污泥处理费只有120元/吨。”
上海石洞口污泥处理厂最近公布的处理成本(不含折旧)为238.8元/吨(含固率20%),业主人员对此项目的运行结果不甚满意,“主要是运行成本太高。”
致使污泥处理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是难以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即使环保部早在2009年2月即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诸多因地制宜的技术路线,但直至今日,污泥处理业主仍然在五花八门的技术路线面前无所适从,只是笼统地认为,“适合即最好。”
专注于水密集行业的芬兰凯米拉公司认为,降低污泥处理成本的关键在于降低运行成本,2011年11月,凯米拉公司推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污泥处理技术。
凯米拉所称的传统方法是石灰法,其亚太区总裁陈桂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石灰法储运量大,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而且增加了污泥总量,有悖于深度脱水污泥体积减量的初衷。”
凯米拉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用高性能的乳液絮凝剂替代石灰。
何侃侃为记者计算了絮凝剂的成本:如果每天处理800吨(含水率80%)污泥,采用凯米拉方案,每年将节省5400吨石灰消耗,减少7200吨铁盐消耗,并可以使污泥减量10%-15%,综合成本节省超过25%。
据凯米拉称,在某实际案例中,综合成本可节省约58%。
“污泥处理能否市场化,取决于能否大幅降低处理处置的运行成本。”陈桂武说。(编辑 王世玲)
作者:陆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