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张勇 备受期待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最新版本或许将在12月17日正式发布,这一份经过了半年多时间“雕琢”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共有二十条,随其一起公布的或许还会有一些配套措施。值得关注的是,如无意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上海国资委将会在中央国资委宣布国资改革相关意见之前率先发布本地国资改革方案,此举实属罕见,同时也反映出上海对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的迫切心情。
这一次即将正式发布的“二十条”开篇就点明,“当前上海已经到了不深化改革创新就不能继续前进的关键时期,上海国资国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必须抓住国家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引领和推动上海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央国资委主任不久前曾对国资国企改革有过明确表态,大意是,现在国企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短期的问题,而是一个要命的槛,这个槛过不去就可能真的倒闭了,国资委不会再花力气去救,尤其对于竞争行业的企业。
有数据显示,上海国资系统企业资产总额占据全国地方国资委委管企业的九分之一,而且这数万亿的资产绝大部分集中在竞争行业,因此不难理解上海迫切推进国资改革的心情,可以预见到的是,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也必然具有典型意义。然而,改革的效果如何却要看执行力度。
事实上,如果单纯从“二十条”的文字表述看,此次改革方案与此前差别并不十分明显。所谓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导向,其实完全属于经济学上的常识;坚持国际化发展,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的必然;用市场化手段进行企业经营者的选用、考核及薪酬分配,也是一段时间以来的“老生常谈”。
但国资国企改革的这许多年来,不少一直提到的改革措施却从未被严格执行过,这其中以人事安排最甚。一类上海国资系统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是,国企领导与政府官员经常对调,多数企业的一二把手基本由政府确定,即使引入了竞聘机制,也大多数是在国资系统内部甚至企业内部进行,与改革的要求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同时,政府在国资国企的管理上也一直涉足太深,不仅管资产,而且管战略,企业的管理团队即使有市场化竞争的能力,有时因为政府的意志而无法施展拳脚。
不过,如果此次上海在改革上真的认真按照方向执行,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效果极具想象空间。数据显示,上海以九分之一的地方国资资产,创造出了八分之一的营业收入,更贡献了四分之一的净利润。这也就是说,上海的国资国企在真正改革之前,相比其他省市有着更强的盈利能力,改革的条件是相对优越的,竞争能力也更强。我们也相信,这一次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压力还是市场化需求的紧迫性,与以往改革相比都将会是执行力度最大的一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