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策略就是解决酒类企业的销售员、渠道商如何积极地卖产品的问题,解决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销售者资源的问题。
渠道决定营销模式
当前的企业运作中,少有能够同时做好产品与渠道两个要素的,凡是能够同时做好
两个要素的企业,都是高速增长的企业。比如王老吉销量的快速增长,除了品牌定位、单品战略、广告场景之外,渠道的布局与掌控力也是企业销量翻倍增长的核心要素。宗庆后能够连续蝉联福布斯富豪榜首,也是得益于他的渠道,以及那几支主力产品。做渠道,其核心就是解决如何让销售者积极卖产品的问题。
渠道商是一群对利益有着强烈追求的人,要想让他们积极地卖你的产品,就必须给予合理的利益。一种利益是单品利润高,另一种是高流转率带给经销商的资金使用利润,也是品牌对渠道影响力带给他的利益。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渠道商们真正的产品不是你的产品,也不是其他企业的产品,不是有多少辆车和多少人的队伍,他们真正的产品是手里的分销网络。拥有多大的网络,就有多大的话语权。
解决渠道商积极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产品的能见度。
“晨光伙伴金字塔”的渠道战略让它增加了产品能见度,将一支小小的笔做到了十几个亿。它整合了直销模式和快销品流通模式,以“层层负责,层层贡献”的“伙伴天下晨光系”为理念,用48人的销售队伍,实现了13亿元的销售(2007年数据),而且深度分销到三、四级市场。晨光整合了超过4000人的经销商队伍,而这些经销商都是只做晨光的专销商,直接管理超过35000家晨光样板店,辐射数十万销售终端。
产品能见度既决定了销量,也决定了品牌的认知。可能有人会认为能见度是快速消费品的问题,而事实上它是任何行业的一个重要参数。
微软的产品为什么盗版的比较多?其实很大一个因素是其自身。笔者曾问身边的朋友们,什么地方可以买到微软的产品,大多数人都说不知道,甚至有人还跟笔者讨论,说想买但很多地方却买不到,只看到网上有卖的,但又不敢买。
这不就是能见度有问题吗?微软那么高的知名度,用电脑的人几乎都知道,却买不到,这是谁的责任呢?
再看看苹果。苹果的知名度也很高,它为什么能够获得那么高的市场价值,除了产品价值之外,他的能见度也决定了它的销量,不管在什么场合,询问“知道苹果在哪里买吗”?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有工业品企业说我们这个领域不需要能见度,我们都是一对一的公关,可是当你的网点不够、业务员覆盖面不够的时候,销售一样出问题,增加能见度一样可以提高销量。
那么,如何实现能见度呢?主要靠铺货率,如何实现铺货率呢?靠拜访率。
根据罗宾·邓巴的150定律,一个二批商能够认真覆盖的零售终端大概是150~200个,再多就会做不深、做不细,铺货率会明显下降。
一般在一个区域,终端网点的数量是按照人口计算,平均每400~500人的区域就会有一个零售终端存在,所以,总人口数÷400(或500)=终端网点数。根据不同的产品,400或500这个数字可以变动,变动之后就是有效终端网点数。
在经销商的管理和运作上,很多企业喜欢采用订货会的方式进行,但绝大多数企业往往只针对一批商订货完成就结束了,而优秀的企业则还要帮助企业向下游卸库,尤其是快消品。只有将产品卸到二批商的仓库里,渠道才真正活起来。
当然不是任何企业都盲目地追求能见度,要依据自己的资源情况进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要确定自己的根据地市场、战略型市场、扩张型市场、阻击型市场等,在根据地市场要确保其能见度,而其他市场则不要过于要求。所以,这里必须强调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能见度越高越好,也就是说,渠道铺货越宽、越深越好。显然这不是针对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产品。产品价值不够,货铺上去了却卖不掉,最终还是损失自己。第二个误区,经销商的利益越高越好,经销商数量越多越好。这都不是确定的概念,要基于企业资源现状来确定。
虽然笔者强调产品能见度,但要基于现实发展自己的能见度。有个做饮料的企业跟笔者讲,要动员经销商学习康师傅做深度分销,让有人的地方都能买到自己的产品,我说你错了,你的品牌还不够强大,产品还没有铺上去可能就死了,千万别做傻事。
在渠道策略上,笔者建议企业要做到两个配合:第一个是销售热点与渠道扩散度配合好。产品购买理由充分,销售热点才能出来,销售热点出来才能帮助渠道扩散,这两个点配合好,才能起量并稳固市场。
第二个是经销商的密度与利益配合好。经销商的利益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密度越大越好。密度大显然经销商吃不饱,密度小市场做不透。笔者服务塞飞亚开拓上海市场,偌大的上海市场只有两个经销商,利益足够大了,但是市场做不透。企业问我要不把几十个二批商都发展成一批商,我说不行,这样一批商都吃不饱就没人做市场了。最终,企业选择了十几个一批商做上海市场。
对于一些需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产品来说,还要注意的是,企业的服务半径与市场的配合。服务跟不上,就不要触动那个市场,否则市场还没做起来,就有了一些负面影响。
如何进行市场布局
企业要打造两个市场,一个是样板市场,一个是基地市场。样板市场可以给整体市场带来信心,带来新的模式、新的增长点。基地市场可以为样板市场、其它市场造血,源源不断地提供现金流和操作经验。
以地盘为主线的布局
通常来说,基地市场要实现“三高”,即高铺货率、高占有率、高利润率。
市场布局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造基地市场,并在基地市场的基础上向外围扩张,稳固地占领市场。因此,整体市场布局要按照“基地市场+腹地市场+辐射市场”的市场结构,不断推进,形成一个稳固的市场格局。
首先打造基地市场,为企业造血,提供各种支持。基地市场要形成扎实的产品组合系统,稳定的终端管理系统,强大的渠道比例。笔者研究发现,凡是在市场上比较稳定的品牌都有其基地市场,并在基地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壁垒。
衡水老白干酒将衡水、石家庄打造成了自己的基地市场,2012年仅石家庄市场就贡献了8个亿的销售。山庄老酒将承德市场打造成基地市场,十几年无人能够撼动,因为有了承德市场的造血功能,使得在攻占石家庄市场、唐山市场时从容得多。古井贡、迎驾、口子窖都在合肥将不同的价格带形成自己的基地市场。湖北的白云边牢牢的占据武汉市场。百年糊涂在广东市场从佛山发力,逐渐将广东市场打造成基地市场。
无独有偶,每个稳定的品牌都有基地。跑马圈地式地做市场,市场容易不稳固,销售额也不会太大。
腹地市场是在基地市场外围的半成熟市场,具备成为第一品牌的潜质,一旦投入精力精耕细作,即可打造成新的基地市场。辐射市场是腹地市场外围的远距离市场,采用的是高举高打模式,潜伏培育,寻找快速崛起的机会。
按照先打造基地市场,基地市场成熟之后,开始投重金打造腹地市场,将腹地市场变基地市场,然后辐射市场变腹地市场,这样滚动发展。也可以在有一个基地市场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布局的需要,在另外半成熟的市场重金打造一个新的基地市场,然后按照腹地市场、辐射市场这样的模式滚动发展。
以品牌为主线的布局
以品牌为主线的布局,主要是占据某个价格带,形成全国性的垄断与布局,这种布局手法是重利润轻销量。这种布局要求企业在品牌打造上重金投入,在品牌整体规划、品类区隔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高端产品多为此布局。
当然,最稳固的方法是基地市场+品牌布局的方式。有基地市场为其造血,再加上实现某个价格带产品的全国性扩张。
洋河蓝色经典即属于这种结合式的布局手法,它将江苏市场打造成基地市场,为其贡献现金流,为全国市场的布局与扩张提供“弹药”支援,形成了以“梦之蓝”、“天之蓝”、“海之蓝”为主导的品牌垄断,成为过去白酒黄金十年中成长最快的品牌,成为为数不多的百亿品牌之一。
终端动销的策略
最近,笔者发现各个行业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存在终端动销的问题,除了终端自检之外,还要从产品角度去改善动销问题。
有时候终端各方面工作做得都很到位,但是动销还是有问题,这显然是产品本身出了问题。比如产品卖点销售力不足,产品跟随性太强,导致消费者转向购买成熟品牌等。
实现终端动销,通常从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改善产品购买理由
要深入终端,研究产品购买理由是否对购买者有诱惑力。如果难以打动顾客,就在原有卖点基础上进行话术提炼。话术要简单,在终端发现打动购买者的点。提炼不超过三句话的话术,再将这几句简单的话术教给终端人员。
集中精力做20%的店面,让它出业绩
这同样是聚焦法则,通过集中力量做20%的店面,建立其他店面的信心,形成热销氛围,进而使整个区域实现动销。
动销物料的使用
基础工作是终端动销的关键,要把产品的陈列放在最好的位置,比如把产品放在1.5米高的地方,从视觉和方便性上最好,同时也将产品在终端形成堆头的形式,实现热销氛围。
还要做好海报、POP、展架、条幅等,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终端的制高点。
做好终端客情
试想一下,在终端哪些人影响销售?显然是终端店老板,还有店员。既然他们起关键作用,就要让他们熟悉产品,愿意向消费者推介产品。
人们都愿意介绍熟悉的产品,因此终端话术提炼很关键,一是要好记、好说,二是要有特点,让他们推销不费劲。这是完成了第一步,此外,还要区别对待,对待店员每次去要给些小恩小惠;对待老板除了一些小恩小惠外,还要不断提醒他卖企业的产品在利润方面的好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