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餐有“余量”,奢侈品“冷清”,商场促销响应少……今年的圣诞购物季略显冷清。
大餐少、店面冷 圣诞噱头不好做
圣诞新年,本是商家大赚一笔的好时机。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今年的购物季略显冷清。
金茂君悦餐饮部工作人员23日告诉记者,现在圣诞的西餐和自助餐还有一定余量。虽然酒店餐厅仍然在平安夜举行圣诞大餐,但往年常见的抽奖、游戏、表演环节都取消了。
记者发现,上海多家五星级酒店回归“亲民”路线,不再设置游戏等其他活动环节。虽然价格可能比平时贵一倍,但一些酒店或推出酒水饮料畅饮,或四人同行一人免单等活动吸引人气。
各大商场也不甘落后,在圣诞打出了多重折扣,但消费者似乎不太买账。例如,在上海青浦的奥特莱斯,不少女鞋店推出了折上折活动,而且多买多折。不过记者22日发现,虽然是周末,一向拥堵的这里却一路畅通。
以前来这里,停车就要花将近四十分钟,今天根本不用等。”来这里购物的李小姐说,感觉今年购物季没有往年“火”,很多店面冷冷清清,一线品牌看得多买得少,反而是折扣特别大的,例如350元两双单鞋的店面很多人光顾。
记者在上海国金中心的奢侈品楼层看到,虽然已是中午,但不少品牌“门前车马稀”,一些销售人员坐在柜台前聊天。一家名表店工作人员介绍,12月是商家必争的购物旺季,但今年12月同层的品牌多少都受到了影响。自己家也是由于产品比较低调,难以从表面上分辨价值,才与去年销量基本相当。
在城隍庙,圣诞小商品同样出现了老款商品量价齐跌的现象。一家圣诞用品店老板说,普通的圣诞贴画,去年15元左右,今年最低卖到8元,销量也同比下滑了50%。“主要是一些企事业单位采购削减。”
造节多、公款少
过节促销“狼来了”?
“高端餐饮比较冷清,一些新购物中心的平民餐饮,却还要排队。”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主任齐晓斋说,这种“冰火两重天”反映了消费市场并非后劲不足,而是畸形消费泡沫逐渐被挤出。
高档消费市场遇冷,与中央八项规定、反浪费等一系列举措有关。知名研究机构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布鲁诺·兰纳介绍,201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速预计仅为2%,与前几年30%的增速有天壤之别。反腐倡廉工作影响颇大,以男士消费者为主的品类增长受限尤为显著,如男士腕表暴跌11%。
而大众消费市场乏力,与电商和商场之间为竞争频繁造节也大有联系。刚刚血拼了“双十一”,“双十二”又接踵而至,接二连三的造节和促销,容易透支消费,消费者也更加注重促销的新意。
“以前每到圣诞跨年等节日,商场的折扣力度的确惊人。”北京市民张小姐说,自己和朋友都是提前几天先试好衣服,方便当日购买。但现在,每次商场和电商都打出“促销力度空前”的口号,随时去都是清仓、甩卖,反而有种“狼来了”的感觉。
海淘等新兴的购物方式,更是把全世界的购物天堂直接推送到中国消费者面前,圣诞季是欧美很多国家的传统打折季,Coach、UGG等不少在国内价格不菲的品牌都打出“五折”的旗号,导致不少消费需求外流至国外。
(新华社)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