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集团总裁
潘军
“第一实实在在的干,第二要有胸怀和耐心参与改革,而不是喊口号。”
本报记者 张晓玲
实习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中,民营企业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回顾历史,从上届政府开始,利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便相继有出台。但民间资本仍持谨慎应对的态度,舆论关于铁路、市政、金融、能源、医疗、教育和电信等领域“玻璃门”、“天花板”的热议数见不鲜。
“关于民营企业的政策已经出了很多,关键看如何落地。”花样年集团(1777.HK)总裁潘军认为,“市场规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很快就出现空前的,跨越式、颠覆式的变动,需要有耐心,第一实实在在的干,第二要有胸怀和耐心参与改革,而不是喊口号。”
《21世纪》:你如何理解本次三中全会《决定》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影响?
潘军:本次三中全会从方向和政策上,对民营企业都是重大利好。以花样年来说,第一,公司在投资方面的力度要加大;第二,要按照市场化规则来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在金融领域,我们要尝试把步子迈得更开一些,在保证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更积极地参与到一些新兴领域。
三中全会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不可侵犯”、“非公有制公平竞争”等产权保护政策,这些对民营企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最关键的是要看如何执行,执行的力度有多大。
《21世纪》:《决定》提出,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你认为对民营企业有何影响?
潘军:现在还很难判断具体的影响有多大。因为这些需要非常完善的法律支撑,在法治基础上才能实现。过去国企、民企冲突时,民企相对无力,缺乏一个公平对话的环境。需要在法制健全方面有进一步落地的措施。
另外,也需要政府管制思路的变化。三中全会决议提的方向都是对的,但还要破除一些传统的思维障碍,比如认为政府管理最安全,放给民营企业就不安全等。
此外,在目前的国有体制里面,市场化的思维也很难落地。比如民企参与合作开办银行,能够拿到的收益往往比较少,因为这是两种文化,一种是国有体制,政府文化,另一种是市场的文化,两者之间需要磨合。
《21世纪》:《决定》提出,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消除隐形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你有何期待?
潘军:其实原来有不少这样的政策,比如在上届政府就有“非公36条”,关键是如何落地。比如,银行等是国企控股,民企只能参与,退出机制也不明确;通信、石油等资源类行业很多人想进去,但就是进不去,会撞到透明的玻璃门。
石油、公用事业、电信等国有垄断领域的开放不会这么快,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土地使用、市场的规范化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很快就出现空前的,跨越式、颠覆式的变动,需要有耐心。第一实实在在的干,第二要有胸怀和耐心参与改革,而不是喊口号。
《21世纪》:花样年提出要从地产公司转型为金融控股集团,你认为《决议》允许具备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心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实下去还有何困难?
潘军:现有的金融经营方式,单纯靠利差。大家为什么对金融批评得这么厉害?因为银行过去挣钱是依靠资源稀缺,牌照都在国家和国有企业手里,资金成本太高。传统的大型银行,对这方面的依赖太厉害,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这次改革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如果能够降低,将会是这次改革最主要的成功。
国外有存款保险机制,储蓄等都放在资金池里面,按照市场竞价机制,谁有客户谁去用。我们现在是谁有存款谁才可以放款。金融需要深水区改革。现在民营银行拿牌照,仍然认为那是一个资源,没有思考好客户从哪里来?
民营银行现在还没有细则。国有企业背后有国家信用做支撑的,民营企业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相信?比如允许金融机构破产,这要让老百姓接受才行。原有的机制下,民营企业参与金融只要参股就可以,不承担银行破产的责任。
我们认为不用成立银行就可以做金融,而且更灵活更市场化。花样年华在民营银行方面已经开始探索,结合社区金融,我们的小贷公司已经开到10家店,客户的反响也非常好。
《21世纪》:民营企业该如何用好《决定》释放的制度红利?
潘军:我认为应该用谨慎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民营企业要做一些自己本业可以延展的、和核心竞争力相关的边缘性的尝试,应该大胆的去尝试一些这方面的领域,而不是又去跨越边界去打擦边球。能成熟思考,深入到细节,最终结合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贸然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经济改革时不同,当时尚有大片的经济空白需要填充,当前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几乎每个领域都有竞争,需要企业和政府更好的平衡。
现在的政策导向是积极乐观的,但是在细则出来前,应该积极的去推动细则的落地。我认为这是民营企业面临的这一次政治经济深化改革的一个最大的机遇。
作者:张晓玲 辛继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