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通知我们,监管层要过来调查。”一家询价机构的研究员陈静(化名)透露,他们公司并不在证监会抽查的44家询价机构范围内。但由于监管层要调查承销商,需要询价机构协助调查。
不过,陈静所在公司协助调查的内容并非元旦后的新股询 价,而是12月中旬的一场调研活动。“12月中旬,投行组织了二十多家机构到拟上市公司调研,现在就是要查当时发生的事情。”陈静透露,监管层调查的重点是调研究竟交流了哪些内容,是否透露了招股说明书以外的信息。
超预期的严查
“知道现在是严打,但没想到会严到这种程度。”1月20日,深圳某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员到陈静公司,通知其称要准备接受证监会稽查队的调查。
陈静所在的询价机构,并不在证监会抽查的44家名单之列。因此,当她得知自己将要被调查时,感到很吃惊。但让她更意外的是,调查的起因是她在12月中旬参加了一场拟上市公司的调研活动。
“12月第一个交易日,证监会公布IPO重启的消息。很多研究员开始写新股研究报告,还有一些券商组织机构去上市公司走访。”陈静回忆,12月中旬,她参加了一家新材料公司的调研。
与陈静同行的机构有20人左右。但他们都没想到,这种实地走访拟上市公司的调研,并不为监管层允许。“12月底,很多券商开始组织这种走访拟上市公司的活动。但临出发前,券商说收到监管层的窗口指导,这类调研就被叫停了。”陈静记得,彼时,广发证券安排了调研活动,但最后并没有成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券商投行了解到,监管层认为券商组织询价机构上市前调研公司,会让一些机构提前获悉公司情况。同时,机构可能会问一些招股说明书以外的问题,涉嫌非公开信息的泄露。
然而,无论是组织交流的券商,还是参加的询价机构,当时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组织时不知道上市前去调研是不允许的。机构问了一些问题,比如公司基本面、新规则对公司发行计划的影响、老股转让数量的安排等。”陈静认为,这些不算是机密消息,但有些确实是招股说明书以外的内容。
如今的难题是上市前的这次调研交流,券商和发行人都没有将其看成是路演,现场并没有录音。因此,他们无法借助录音等材料来“自证清白”。
而这,正是陈静等机构需要协助调查的一个理由。“现在监管层一个个调查参加调研的人,问究竟交流了哪些内容,有没有涉及非公开信息的泄露。”陈静感慨,参与的机构都没想到,仅仅是参加一场调研,“会被查成这样”。
机构“噤若寒蝉”
调研一家承销商,会深入到一场调研活动的每个参与方,这只是证监会稽查队严查新股定价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接受调查的机构人士了解到,这次核查非常严厉,稽查人员要求机构提交电脑、手机等,他们会提取邮件、微信、手机通话等相关记录以备调查。
“我们公司来了9位稽查人员,每3人一组,分别让基金经理、研究总监、研究员配合核查。”一位接受核查的基金经理介绍,稽查人员重点围绕新股询价的决策过程和逻辑依据详细提问,其被询问的时间将近两个小时。
提问询价细节只是核查的一部分。更严格的一环是,稽查人员要求监控基金经理的手机。“他们提供一份同意书让我们签字,表示我们同意让监管机构来监控我们的通话记录。”前述基金经理表示,有了这份同意书,稽查人员不需要上门调查,就可以查到通话记录。
手机实时监控,这让基金经理接电话变得小心翼翼。“以后不要再给我打电话,我的手机已经被监控了。”1月17日,这位基金经理见面时就向记者表示。
已被核查的机构,公司上上下下做事都有点“胆战心惊”。“核查结果还没有出来。稽查队还在核查其他机构,说不定还会杀个回马枪,要求我们继续配合调查。”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称,他们要求基金经理近期尽量少参与新股询价,以免引起监管层的关注。
一些没有被抽查的机构,也变得非常谨慎。
“我们以前有个微信群,专门讨论新股的各种消息。证监会抽查的消息一出来,我们的群就解散了,所有的聊天记录删得干干净净。”一位询价机构人士透露,原有的群主重新建了一个群,但组员都不敢在群里说话,只字不提新股。
“这些机构交流信息的群,很多都没有问题。但现在风口浪尖上,大家都很谨慎,说话、做事变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直言,新股是个敏感话题,现在不谈新股。(编辑 卜坚 郑世凤)
作者:宁夏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