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本届年会的预想目标,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区执行董事 施力伟说,希望与会者意识到,人类在危机治理方面必须摒弃“救火”式的应急方式,而应当具备长期、战略性规划,以便更好应对“颠覆性创新”等挑战。
诚然,这个时代充斥着创新带来的“颠覆性”。
在移动网络、新能源等技术创新引领下,各类新产品、技术更新换代节奏早已突破“应运而生”的思维定式,而更热衷于先声夺人,创造需求,引领潮流。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生死轮回周期大大缩短,不同商业模式的新陈更迭空前加速,跨国资本流动空前活跃,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不可阻挡。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人类显得有些猝不及防,某些国家因执着于过去而可能错过未来;某些行业因受制于转型乏力而日薄西山;某些企业因抱守残缺而走向穷途末路。
可以说,这种颠覆性带来的危机感无处不在。正如出席达沃斯年会的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智廉所言,除了核能,事实上没有哪个行业不得不像银行业这样为灾难做准备。
面对这种情况,悲观者甚至开始担忧,所谓“颠覆性创新”是否会将人类拖向更大的危机?正如工业革命在十九世纪初期诱发了大规模“捣毁机器运动”和一系列社会危机;正如对新技术、新产业的不同应用水平,导致资源错配加剧、大国关系恶化,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无疑,“颠覆性”作为“创新”的显著特质,在诸多领域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和不确定性。然而,这绝不是意味着人类只能无可作为,等待宿命。
一些参会者认为,人类需要在技术、商业模式、社会政策、全球治理等多维层面培养想象力、创造力,让经济、社会、商业、外交等领域的决策更具前瞻性。要做到这一点,人类面临空前复杂的局面,却也拥有空前便利的条件。
网络技术、更为便捷与经济的物流方式、全球贸易与投资安排等软硬件,让人类活动具有前所未有的交互性、融通性,主要经济体呈现高度共生、共赢关系。这使得我们比前人拥有更多手段和更大腾挪空间,用来化危机为机遇,变僵局为活局。
金融危机倒逼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重振实体经济;促进发展中经济体大力实施结构性变革,推动市场化改革;在后危机时代应运而生了“亚太互联互通”、“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等多边贸易、投资构想与框架,为国际分工格局再调整提供多种可能。
本届达沃斯年会的主题是“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人类社会上述主客观新动向表明,要应对“重塑世界格局”的影响,须看向更远的未来。
这恰如一位风险投资专家对风投的“移动靶射击”之说—若瞄准今天,只能击中昨天;若想击中明天,就要瞄准后天。
大道至简。人类面临重大决策时,不正需具备这种前瞻性思维?
这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让我们瞄准后天,则人类有望扼住命运的喉咙。
作者:傅云威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