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超过大多数银行理财收益的优 势,受到了不少拥趸的追捧。那么为何节后收益率出现了下降?一些用户也产生质疑,这种高收益能否持续?
业界人士分析,互联网理财产品多投资于货币型基金,而同业拆借、银行协议存款、结算备付金则是货币基金的主要投向,这些短期投资标的收益率,与市场的资金面松紧紧密相关。而春节前后的市场资金面已经大相径庭,节后资金紧缺状况已经得到缓解,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协议存款利率也出现了下滑,因而与之挂钩的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在情理之中。
一边是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出现回落,一边却是大量资金向货币基金的涌入,将进一步稀释和摊薄收益水平。据此有观点认为,投资货币基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恐难以一直维持过高的收益率,但其短期投资的收益相对于活期存款,仍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且具有门槛低、高流通性的优势,仍会受到许多投资者的青睐。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来势汹猛的互联网理财的竞争,一些银行也在近期推出了高收益理财产品以吸引客户。随着理财市场竞争的加剧,业界在关注高收益能否持续的同时,更加担忧的是,部分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存在着隐性担保,而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则对理财收益进行补贴,从而埋下风险隐患。
各类理财渠道的兴起,体现出金融市场化的特征。但要实现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完善。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近日就表示,要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对金融机构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进行监管,打破市场对投资理财存在金融机构隐性担保的幻想。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优势肯定的同时也要提示产品的风险,最终形成成熟理性的投资人群体。
虽然表面上银行或者互联网金融企业对理财进行隐性担保和补贴,对投资者有利,但这很可能会造成权责不对等,反倒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或者影响银行利润。理财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是为了财产增值,从金融的功能和本质上看,则是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理财市场竞争趋于充分,产品日渐丰富,有利于把我国较高的储蓄率转化为投资。其初衷应当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满足百姓投资增值的需求,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产品应当回归投资理财的本质,让投资的标的和收益更加具有吸引力,而不是通过承诺高收益甚至补贴来制造噱头,成为招揽客户的手段。
就金融的功能而言,各类理财相当于民间货币财富的金融化和资本化。这部分货币财富在投资上必须进行专业化运作,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揭示,否则就会进入到影子银行领域,造成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降低资金配置效率。这不仅需要理财产品设计者履行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的责任,同样需要培养理财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让投资者成为理性的市场参与主体。
可以说,理财市场资金的流向是否理性,决定着这部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互联网理财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个主要方向,必须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监管部门和金融经营者必须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风险教育,让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和交易契约的协商谈判,更加充分披露有关经营者的风险管理状况和产品的风险评价资料。
这是因为,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结构,互联网金融的潜力在于,把低端客户分散、小额的金融需求聚集和累加起来,形成“长尾效应”,同时加大了金融资源的供给。体现在理财产品上就是门槛较低,吸引的多是闲散资金。相应地,低端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也较低,虽然目前一些互联网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保底,宣传的收益率普遍较高,但专家分析,不排除有的“赔本赚吆喝”,高收益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投资者不应跟风式地趋之若鹜,而应仔细了解产品的投资结构和收益,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遵循的是“交易先于制度”的规律,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投资人风险教育,这是提高融资效率和投资水平的关键,也决定着互联网金融产业能否稳健发展。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