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静 甘肃玉门摄影报道
因诞生中国第一口油井和中国第一个油田,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这座西北小城,曾被誉为中国工业的摇篮。在鼎盛之时,这里曾有13万居住人口。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一切画上了句点。
2003年,玉门市政府驻地迁至向西70公里的玉门镇。2009年,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玉门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凭借“世界风库”的特有资源,玉门将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了风电产业。不过,随着风电产业的爆发式增长,风电企业微利、产能过剩、受限于电网、上缴税收分成比例过低等困窘亦开始显现。更大的问题在于,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转型仅依靠风电产业,是否会重蹈当年陷入“石油独大”的覆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赶赴玉门实地调查,希望剖析玉门风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并呈现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样本。
早春二月,过境的冷空气并未对玉门造成太大影响,这座西北戈壁深处的“石油城”,午后阳光洒落之处,平添几分暖意。
玉门市汽车站,排队拉客的出租车,人头簇拥的乘客,大街上往来的行人,迁城之后的新玉门,往昔“石油空城”的影像日渐模糊。
与之相呼应的是,距离玉门市中心不远的广袤大漠上,矗立着一排排巨大的白色风机,在“油城已逝”的宿命面前,玉门正试图通过新能源—风电产业来实现自我救赎。
由此,玉门对于风电的规划也颇为宏大,玉门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在2000万千瓦以上,而玉门计划开发的规模为1180万千瓦,“十二五”末将建成500万千瓦。
然而,从“石油摇篮”到“捕风之城”的转型并非那么容易。据玉门市能源局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玉门市已建成风场17个,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
繁荣数字的背后,却难掩风电企业微利,发电量和并网率低,产能严重不足的事实。以大唐玉门低窝铺风电场为例,因电网限电严重,风电场实际发电量不足50%,其在近三年每年亏损约2000万元。
此外,寄望于从风电中获得税收并与地方经济挂钩的玉门市政府,现实亦非理想。玉门国税局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风电企业的税收分成上,地方财政所获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比例分别只有15%和20%,地方财政在风电受惠上并不明显。
更潜在的风险在于,兰州大学一位长期研究新能源的专家担忧,发展风电代替石油枯竭的玉门,过度依靠于单一的风电产业的转型,可能又会陷入 “一风独大”的循环梦魇。
风企三成产能闲置/
从嘉峪关乘坐大巴到玉门,沿途尽是空旷的戈壁滩和连绵的山脉。过了玉门东收费站,湛蓝的天空下,一排排整齐排列、桨叶飞转的白色风机蔚为壮观。
“玉门现在到处都是风电场。”这是当地人最直观的感受。
玉门市处于河西走廊 “两山夹一谷”的狭长地带,特殊的地形为东西风提供了天然通道。据测算,区域内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的在2000万千瓦以上。
面临石油资源枯竭和石油工业衰落的困境,拥有“世界风库”资源优势的玉门,将目光投向了风电产业。
玉门市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6~2013年,玉门已经建成三十里井子、低窝铺、昌马、黑崖子等17个风电场,安装1200台以上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截至目前,在玉门投资风电场的企业包括国电龙源、大唐、华能、中电国际、华电、中节能、中海油7家“国字号”能源企业。
不过,繁荣的数字难掩现实的尴尬。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尽管玉门风电企业众多,装机规模庞大,但风企普遍面临微利、发电量和并网率低、产能严重闲置的问题。
以大唐为例,该公司在玉门共投建了3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近40万千瓦。其中最早投建的大唐玉门低窝铺风电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因电网限电和容量有限,风电场不能满负荷发电。
“正常情况下我们风电场一年可发电1.7亿~1.8亿千瓦时,但实际能只发到1.2亿千瓦时,电网限电有电送不出去。”上述风电场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产能闲置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目前大唐玉门低窝铺风电场每年亏损2000万元。
对于上述说法,低窝铺风电场宣传部门负责人并未表示异议。另外,玉门市国税局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目前大唐玉门低窝铺风电场的确在亏损。
不过,低窝铺风电场并非一开始就亏损。该风电场负责人介绍,除了受电网限电的影响,近年来风电场爆发式增长也是导致部分产能闲置的重要原因。“这3年才开始亏损的,我们风电场建设得比较早,起初几年风电场少,电网限电少,后来风电场多了后,限电就厉害了。”
电网限电导致产能闲置的不只大唐一家。由甘肃华电玉门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建的华电黑崖子风电场,同样不能达到满负荷运转。
在华电黑崖子风电场的中控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时刻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整个风电场的运营情况一目了然。
中控室一位负责人介绍,黑崖子风电场2月(截至2月19日)的发电量是716.1万千瓦时,今年的发电量为1611.7万千瓦时。“现在风机带了2.1万千瓦的负荷,并不高,限电量比较严重,电网容量太小了,一般达不到满负荷发电。大家都有风的情况下,我们能达到20%~30%的负荷,没风的话能达到70%~80%。”该负责人表示。
上述黑崖子风电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因玉门风电项目接入的均为玉门330千伏变电站,但330千伏只有240万千瓦的容量,总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所有风电企业都接进去,就会出现“僧多粥少”。
对于风电企业产能利用不足的现状,玉门市官方并不避讳。该市能源局副局长史玉宝向记者证实,由于电网容量太小,现在并网的发电的确达不到满负荷,尤其是通过玉门330千伏变电站进入酒泉750千伏变电站的时候,通道太窄。但是,对于风企所称实际产能利用不足一半,史玉宝并不认同,“据我们统计风企上网实际发电水平平均70%”。
史玉宝表示,在电网方面玉门政府一直在积极协调,往上打报告,希望解决电网限制的问题。此外,政府计划上马一些高载能的项目,以消化部分不能外送的电力。
地方财政受益有限/
在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后,玉门希望风电替代石油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然而,现实远非期望的那么美好。寄望从风电产业获得税收,并将其与地方经济挂钩的玉门,并没有因为风电产业的迅速壮大,实现财税收入的显著提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玉门市能源局获悉,自1996年安装第一台风机以来,玉门市风电产业累计投资额度为190亿元,与庞大的投资相比,玉门从风电上获得的税收收益则显得很微薄。
玉门市国税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发电量达到30.27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3.71亿元,实现增值税559.11万元(实际入库279.56万元),实现所得税700.80万元。
“按照政策,50%的增值税即征即退,279.56万元实行了退税,实际入库的增值税只有一半。”玉门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存在税收优惠政策,很多风电企业并不能马上为玉门市带来财政收益,在所有投建风电场的企业中,目前只有甘肃大唐玉门风电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大唐玉门)和中节能港建风电(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港建)两家上缴利税,且前者只缴增值税,后者只缴企业所得税。
据上述玉门国税局人士预计,中节能港建预计2015年以后才缴增值税,另一家企业甘肃洁源风电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1月以后将上缴增值税,是300万元(按50%退税,实际只缴150万元)。
据史玉宝测算,风电企业全面缴税,至少还需6~8年。
除了税收政策优惠,税收分成比例也是导致玉门市风电财政薄弱的一个原因。上述玉门市国税局人士告诉记者,风电企业主要上交的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分成比例是,75%归中央,10%归省级,15%归当地;所得税的分成比例是,60%归中央,20%归省级,20%归当地。
该国税局人士坦言,风企对玉门当地税收的贡献率还是很低。建了这么多风电项目,装机量这么大,但从入库的税收来看,对地方财政没有多少促进。“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个原因是,在分成比例上,玉门地方政府占得太低。”
尽管风电对于地方政府财税的贡献有限,但当地政府看中的是风电产业的长远效益。史玉宝表示,一个风电场建成后,对于地方经济有长远贡献,风电企业只要开始缴税,政府就会有稳定的税收。“我们测算过,一个10万千瓦的风电场一年的税收就有1000万元,地方政府如果能拿到三成的话,就有300万元,这个数额还是很可观的。而且风电收益很稳定,只要发电就有收入,而且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很大,这个行业从长远来说绝对是乐观的。”
“一风独大”存隐忧/
在玉门市政府看来,石油资源枯竭后,风电将是最好的替代产业。
“我们的风电场都建在戈壁滩上,大片的戈壁滩没别的工业企业,种地又没有水,只有建设风电场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国家对于新能源是长期支持的。”史玉宝告诉记者。
史玉宝的看法亦是玉门当地政府的共识。在此期望下,玉门风电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按照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要求,玉门占了三分之一,瓜州占了三分之二。
“2008年开始,玉门进入爆发式快速增长期,2009~2011年这三年增长最快。”史玉宝表示。
史玉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玉门可开发的风电为2000万千瓦,规划的是1180万千瓦,到2016年玉门规划装机量要达到500万~600万千瓦。“其中,我们列入酒泉规划的容量是254万千瓦,酒泉规划外我们又争取到了350多万千瓦,目前拿到路条的是275万千瓦。”
2014年,玉门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华电另一个风电场项目—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麻黄滩风电场。据了解,这40万千瓦是已列入酒泉市规划的,而在酒泉市规划外,玉门已规划了青石梁和宽滩山、红柳泉等风电场项目,前者装机容量约180万千瓦,后者则为230万千瓦。
“青石梁和宽滩山项目已完成测风、土地勘探,计划"十二五"末"十三五"初建设。”史玉宝说。
目前,风电产业已是玉门的首要产业,新能源已占到当地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的三分之一。据玉门能源局估算,投资一个1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电场,政府需要投入8亿~9亿元。
然而,对于玉门过度依赖风电产业转型模式,亦有学者表示担忧。
兰州大学一位长期研究新能源的专家告诉记者,国内风电企业微利已是不争的事实,玉门寄托风电替代石油拉动地方经济,但风电对于地方经济的带动到底有多少值得检验。此外,玉门之所以陷入石油枯竭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和过度依赖于石油产业,产业结构单一有关。如今玉门选择风电作为替代产业,依靠单一的风电产业转型,是否又会陷入“一风独大”的循环梦魇?
上述学者介绍称,风电项目投资额度巨大,国内许多地方的风电项目建起来后,能够满负荷运行并盈利的很少,面临着微利或亏损、电网配套低等诸多限制。
实际上,玉门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一风独大”潜在的危机。史玉宝表示,玉门不仅仅是依靠风电产业。仅新能源方面,除了风电,还布局了水电、火电、光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
据玉门市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玉门市目前形成了“一区三园”,即玉门市经济开发区,玉门—酒泉循环经济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石化工业园。
“不能说只有风电,我们还有很多板块,比如循环经济产业园、煤化工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围绕风电的相关产业。此外,虽然面临石油资源枯竭的问题,但石油产业目前还是玉门的主导产业。”史玉宝称。
记者手记
玉门:一座城,两种命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静 发自甘肃玉门
2月19日,玉门,晴天微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第二次来到这座西北小城。
玉门汽车站所在的区域位于铁路以北,当地人习惯将之称为 “新城”,因为这片区域多是在13年前玉门市政府迁至这里后新近开发的,政府机关单位和一些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均位于此,马路平整视野开阔。
伴随着玉门迁城,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前来“做生意”,43岁的马师傅就是其中一个。马师傅原为甘肃临夏人,几年前和家人来到新的玉门市,跑起了出租车生意。
谈及当初来玉门的选择,马师傅非常满意,“别看玉门人少,但我们每天拉的生意很不错”。
对于玉门目前的发展,当地政府也颇为满意,指着玉门市政府前面的人民广场以及远处的人工湖,玉门市委宣传部相关人士向记者感慨道,这里以前就是一片戈壁滩,现在都发展起来了。
“这几年玉门市发展挺快的,对于县级市而言,城市建设算是不错的了。”上述宣传部人士坦言。
相比新市区的欣欣向荣,与之相隔70公里的老市区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尽管记者之前看过诸多关于玉门老市区衰败的文章,但真正踏入这片土地时,依然被空旷而荒凉的景象所震撼:老市区随处可见的废墟、紧闭大门的商铺、早已闲置的石油工人电影院、长满杂草的职工医院、成片空着的住宅区、市政府及企业搬迁后留下的空楼……若不是三三两两的石油工人,以及零散的行人,初来乍到的访客可能会以为这是座“空城”。
玉门市政府的搬迁,让一座城被分割成了两半,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有意思的是,对于两个市区,官方层面亦有不尽相同的态度。谈及玉门新市区,当地政府官员总是滔滔不绝,对于老市区却讳莫如深。
尽管在外界看来,老市区像是一座被遗忘的城市,但当地政府并不愿意听到外界将之称为“空城”。“老市区只是城市萎缩,而且我们并没有放弃老市区,这里将布局石化产业区。”当地官员说。
作者:张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