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余额宝”产品频出客户争夺战打响
2月28日,民生银行直销银 行正式对外推出“如意宝”,对接于货币基金,1分钱即可投资、申购无限额、时时支取、日日复利等特点让银行理财产品彻底“接了地气儿”。上线以来,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达到6%以上。与其类似的中国银行“活期宝”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也于近日成立,首日七日年化收益率高达6.758%。
银行“类余额宝”产品层出不穷,对接货币型基金、起存门槛较低、随时存取的特点让这些产品基本具备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所有优势,主要用于为银行客户提供活期理财的增值服务。
除了理财产品,银行还加紧扩充互联网的线上实力。中国兴业银行建立的“钱大掌柜”面向中国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的投资者,利用线下网点覆盖优势,建立起网上网下是全覆盖的综合理财平台。
事实上,在传统银行不断发力互联网金融的背后,是活期存款不断流失的尴尬现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锐减9402亿元,创近六年同期新高。
此外,中国农业银行发布报告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速创近10年来新低,其中,企业存款减少了2.44万亿元。报告称,企业存款下降或由于部分企业存款转向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
互有优势难分伯仲
易观国际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张萌认为,以货币基金为主要投资标的的“余额宝们”飞速发展,对银行的资产、负债以及中间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虽然互联网理财对传统金融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更多表现在产品设计、服务意识和营销模式的创新”张萌说,“从市场规模来看,互联网金融还尚未达到撼动传统银行业地位的程度。”
“互联网金融最值得肯定的是渠道创新,它将小额资金汇集到资金池里进行低风险投资,确实起到良好的增值作用。”吉林大学商学院应用金融系教授董竹说。“但如果只是渠道创新,对银行冲击力度有限。”
银行在高端客户和三、四线城市的投资群体中仍占据资源优势。天弘基金发布的余额宝用户的各项数据显示,用户人均持有金额4307元,其中18-35岁的用户占82.8%,50岁以上人数仅占2.3%,江苏、广东、浙江三省用户就已占用户总数近三分之一。
尽管如此,董竹等专家仍肯定了互联网金融产品所发挥的“鲶鱼”效应。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促进了利率市场化发展。“银行的活水泉是流动性,互联网金融移动了本应存放在银行的一部分资金,将迫使一直作为卖方市场的银行压缩利润,并提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董竹说。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转型升级。专家认为,用互联网思维包装自身、提高对投资者的服务意识、改进及创新产品和增值服务,互联网金融为银行带来很大启示。
薄弱监管是互联网金融软肋
互联网金融行业并非高枕无忧。互联网企业在进入专业化的金融领域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进行合理内控,防止风险放大值得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并不取决于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控制,而是由券商和基金从业人员进行操作。一旦未来基金市场出现亏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依然会转嫁给互联网企业。
“传统金融机构监管严格,但对于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等创新型产品而言,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相匹配。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必须加强风险监管。”张萌说。
面对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激烈交锋,专家认为二者并非水火不容。“并不一定要互相颠覆,两者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客户,在金融业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张萌说。
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王丽颖认为,银行可采用“一高一低”策略。“高”即是为高端客户提供更具体完善的个性化服务;“低”即是充分发展金融普惠性,扩大规模优势,让大众享受更多资产收益。
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一“搅局者”,银行正在积极应对。二者交锋受益最大的就是普通投资者,低门槛和较灵活的投资手段让普通民众资产增值渠道不断拓宽。“或许,传统金融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王丽颖说。
作者:孟含琪 何悦 段续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