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央行去年12月出台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30条意见后,在今年2月的10天时间里,密集出台包括“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 民币支付业务”、“自贸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及“放开小额外币存款上限”等五项金融改革实施细则,为区内银行服务人民币跨境业务操作层面提供了更为细化的政策依据。
已入驻上海自贸区的各大银行正紧锣密鼓为“新业务”布局准备,被寄望享受“国民待遇”的外资行率先迈步。目前,包括汇丰、花旗在内的外资行已率先为区内企业开展了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等创新业务。
“由于客户群、银行的风险偏好和经营策略不一样,中外资银行在自贸区的业务或各有侧重。”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梁国威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自贸区为外资行提供业务发展新契机的同时,目前,他们期盼的是,更多新政策的突破可刺激自贸区内贸易增加,并盼望“跨境”能够更多地开放到与国内市场的连通,从而实现更多业务量的突破。
深耕跨境人民币业务
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企业跨境投融资的需求以及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银行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提供相应产品来支持客户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需求。
“外资行具备相对丰富的为跨国企业服务的经验,可在跨境服务方面发挥其产品和网络优势,这也是外资行在中国做差异化经营的关键。”一名银行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包括汇丰、花旗在内的外资行已率先为区内企业开展了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等创新业务。另有一获准进驻自贸区的外资行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该行正在积极做双向资金池业务方面的研究以推进新业务。
简单来说,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是跨国企业在境内外实体间调拨(借贷)资金的有效方法,是一个“资本项下”的概念,有助于企业进一步优化流动资金管理;而经常项目集中收付是对企业日常结算、资金进出做统一的安排,有助于企业提高资金运用和结算效率,降低交易和汇兑成本。
“从客户的反应来看,区内跨国企业对于新推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非常感兴趣,对跨境资金池流动性管理有强劲的需求。”汇丰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汇丰在自贸区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重心将是继续为企业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资金管理和跨境人民币融资服务,并逐步在个人客户中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
事实上,自贸区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将使得更多流动性的资金投入到自贸区内,这或会为外资行业务发展带来契机,特别是在现金管理、财富管理领域。不过梁国威认为,现在自贸区出台的政策符合预期,此时谈对外资银行带来何种影响或言之过早,外资真正所期待的“跨境”或是与中国境内市场的连通,而这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
“外资行正在期待更多的政策可以刺激自贸区内贸易增加,并盼望能够将自贸区业务更多地开拓至国内市场,从而实现更多业务量的突破。”梁国威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政策开放“过猛”,国内的大量资金会被吸入自贸区,面临“黑洞”风险,目前,国内市场还尚未“准备就绪”。
中外资竞争在“质”而非“量”
与此同时,自贸区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已有一周时间,但影响尚未显现。“自贸区外币存款规模很小,银行也在研究根据"量"和"率"的供求来定价。目前,银行可能还会按兵不动。”梁国威对本报记者称。
一位外资行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近日其该行在为一家区内企业办理外币存款业务时并未将利率有所上调。另一自贸区内银行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主要还是要根据市场情况来看,目前还处在客户积累阶段,没有必要去定很高的利率。
除上述新业务以外,自贸区内的中资企业现在可以通过离岸借入人民币资金。而在这方面,中资机构先行一步,交银租赁和中行分别签约了自贸区首笔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
“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也会进行这方面业务的安排。不过就花旗而言,将会把重点放在资金池和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上,以配合客户长期的合作模式。”花旗中国财资与贸易金融部总经理裴奕根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实际上,“由于客户群、银行的风险偏好和经营策略不一样,中外资银行在自贸区的业务或各有侧重”,梁国威指出。
截至今年2月底,获准进驻自贸区内的中资银行分行达10家,外资银行支行15家。
梁国威称,经过多年的经营,中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占据大头。因此其在自贸区可能还是会以传统的借贷业务为核心,并协助客户“走出去”的前期工作。而外资银行更侧重于经营性的业务,更关注中间业务和产品领先的优势,在自贸区内或提供更多类似贸易融资,利率、汇率市场化带出的衍生工具,远期、短期利率汇率方面的对冲产品等。
裴奕根认为,中外资银行未来的竞争在于“质量”而非“数量”。外资银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理念上与中资有差别,中资更熟悉的是信贷类的传统金融产品,不过其在对国内企业的熟知程度、信贷支持度上具有优势。
作者:张华君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