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吴俊捷 深圳报道
近两日,一批因为购买了华润信托稳益系列产品而亏损的“盟友”再次南下深圳,继续和华润信托的拉锯战。
华润信托·稳益6号及华润信托·稳益7号次级投资者大亏事件继续发酵。虽然华润信托3月11日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希 望投资者将此前投资稳益产品的剩余资金交回华润信托打理,一年之后投资者可获投资稳益产品的初始资金。
“我对华润的最新方案不满意。”一位华润信托稳益7号的投资者迟女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华润信托在产品宣传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对产品负责。”
投资者“结盟”
据相关投资者介绍,此次“亏损盟友们”大多来自于上海、杭州以及少量广东本地人士。
“现在我只希望能拿回自己的血汗钱,保本就可以了。”据迟女士透露,华润信托方面近日给出的初步解决方案是,希望投资者将此前投资稳益产品的剩余资金交回华润信托打理,一年之后投资者可获投资稳益产品的初始本金。但迟女士认为:“现在都造成五十多万的亏损,我还敢把钱再交给它吗?”而对该方案进行了否定。
据了解 ,这位迟女士在之前买了四川信托、中铁信托等机构发行的信托产品初尝甜头后,对信托产品的前景充满了“好感”。在这次华润信托推出系列产品后,也唯恐错失财富增值的良机,一番东拼西凑,拼足190万现金后,听从一位朋友的建议,果断购买了华润信托·稳益7号的产品。
本想到期后顺理成章地获取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10%收益的迟女士,孰料今年2月份,清算后,原本认购190万元的产品最后只拿到139万元,不仅收益难见踪影,反而亏损幅度达到26.6%(除去管理费用)。
对于业绩出现亏损,华润信托相关人士表示是“市场因素”。
该产品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去年下半年债券市场的暴跌,劣后端因为有杠杆,因此损失更为惨重。
不过,对于包括迟女士在内的多位投资者则表示,在“业绩”之外,还存在包括扩大性宣传、投资者适当性等问题的争议。
第三方去哪儿了?
一份来自投资者的录音透露了2月份,投资者与华润信托相关人士在深圳银监局里的紧张氛围。面对投资者关于销售机构的相关问题,华润信托相关业务负责人多次表示,并没有委托他人销售相关产品,也没有签订任何委托销售的协议。
但是,包括稳益6号、稳益7号等多名稳益系列的投资者都表示是从第三方销售机构处购买了华润信托的产品。“我是从上海兴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处购买了稳益7号信托产品的。”一位投资者称,整个购买的过程中并没有华润信托的人在场,相关产品的介绍、了解都是从销售机构处获悉的。
如果华润信托并没有委托第三方销售相关产品,那稳益系列的产品是如何到达投资者手中的呢?不过华润信托相关人士则表示,华润信托已在各环节都做到合规。
业内人士表示,信托公司委托第三方销售被叫停是2013年,而华润信托稳益6号、稳益7号发行是在2012年。所以,当时华润信托就算是委托第三方销售产品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违规。“主要矛盾在于目前投资者提供的销售宣传材料将信托产品的销售问题暴露无遗。如果华润信托有委托相关机构代销,那在销售材料的审核上存在较大的漏洞。”内地一家信托公司项目经理表示。
据稳益系列相关投资者提供的销售宣传资料显示,在“产品有什么风控吗?”的栏目上写着“该产品(稳益7号)主要投资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一年期非房地产固定收益率信托,债券本身就是一种稳健投资品种,固定收益类信托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兑付问题。并且由中国银行全程监控资金运用情况。”
在“信用増信”栏目则显示“华润信托和中国银行强强联手,地方政府和优质企业发行的债券,新中国成立至今债券从来没有发生过违约,一直是各大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一般投资者做稳健投资的首选。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融资类信托产品从来没有过违约记录,一直是高净值客户做稳健投资的首选。”一位稳益7号的投资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正是上述对产品的描述让投资者决定购买相关产品,现在看来,华润信托这是夸大宣传。
除了上述来自产品销售环节的争议外,投资者适当性问题也将华润信托推向了风口浪尖。“年收入30万才适合购买信托产品,但是稳益系列的投资者中不乏老太太、家庭主妇等的身影。”一位稳益6号的投资者透露。
“我花了数百万元去买产品,但是这个钱不是我个人的,是朋友凑的。”一位年纪较大的稳益7号投资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据其了解,在目前前来“维权”的稳益系列投资者中,“凑”钱合买的并不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投资者对记者表示,“交了购买产品的资金才收到正规的合同书。”“钱都交了,合同也签了很久了,现在才知道产品的风险,已经晚了。”一位投资者称。(编辑 曹元)
作者:林巧 吴俊捷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