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首只产品的陆续面世,2013年成立的12家基金公司中,已有10家的投委会及投研团队揭开其神秘面纱。
投委会代表着一家基金公司投研的核心实力,也是其立足之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10家新基金公司投委会成员从3人到7人 不等,5人是最主流的“配置”。以往投委会通常由投研中高层以及基金经理组成,但这一批新基金公司的投委会成员中却罕见地出现了基金经理助理,以及诸多非投研方向管理人员。综合来看,新基金公司投委会不少为“半路出家”,普遍缺乏公募背景,那么其投研实力究竟如何?
2013年以来,基金公司迎来一波成立新高峰。若按照证监会批准成立时间算起,2013年与2003年一样,均成立基金公司12家,为1998年以来最多。
万事开头难。新基金公司的“先天性”不足也暴露无遗,知名度低、产品发行难、无过往业绩支撑等都是难以回避的困境,“拼爹”、烧钱成为常态。去年到今年,基金公司集团“触网”,使得规模大战愈演愈烈,固定收益类产品,尤其是货币型基金出尽风头,逼迫许多过去立足于二级市场生存的基金公司转向主攻固定收益类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3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也未能摆脱现阶段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大趋势,首只亮相的产品无一例外均是货币基金或债券型基金。去年成立的12家基金公司中,已有9家陆续发行首只公募产品,即道富、国开泰富、中信建投、永赢、国泰安保、中加、兴业、上银、鑫元;还有1家专注于专户领域,即东海;仅华福和圆信永丰尚未发行产品。
更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随着首只产品的亮相,十大新基金公司的投委会已经揭开神秘面纱。
众所周知,投委会代表着基金公司投研的核心实力。这些公募行业的“后来者”,投研班底究竟实力如何?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单纯地从人数上看,十大新基金公司投委会规模分化较大,从3人到7人不等,其中5家采取5人制。
最为精简的是中信建投,其投委会成员仅有3位,即总经理袁野、特定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全、投资研究部基金经理索隽石。
上银基金和鑫元基金投委会成员各有4位。上银为总经理李永飞、副总经理唐云、基金经理高云志和陈玥;鑫元基金为总助兼投资总监张丽洁、董事总经理李湧、职工监事张明凯、督察长李晓燕。
此外,中加、兴业、国开泰富、永赢、国泰安保投委会均是由5位成员构成。其中,中加产品委员会主席夏英、投资研究副总监刘向途、基金经理闫沛贤、投资研究部研究员陈建刚和廉晓婵。兴业则为总经理汤夕生、总经理助理庄孝强、投资部副总经理郑泽星、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周鸣、投资经理徐莹。国开泰富为总经理王翀、副总经理赵民强、总经理助理高海宁、投资部总经理洪宴、交易部副总经理张晨。永赢为公司总经理、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投资总监、交易总监、基金经理代表。国泰安保为总经理左季庆、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董瑞倩、研究部副总经理段辰菊、基金经理黄力、基金经理助理吴坚。
投委会队伍最为庞大的是道富基金,其投委会由7大成员构成,分别是总经理桂松蕾、督察长王瑶、首席投资官王宇、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莫京樑、市场营销董事总经理朱龙峰、投资研究管理部赵菲、风险管理部肖雪。
东海基金阵容庞大,由10位投研人员打造四大小组,即基于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投资小组、基于交易技术研究的量化投资小组、基于多种理财工具运用的固定收益小组、基于指数研究的被动投资小组。
由于这十大基金公司大股东以银行、信托以及券商为主,因此其新组成的投委会班子中,即便没有公
募背景人士,来自于其大股东方的投资经理也是颇具二级市场经验。但根据经验来看,以往基金公司投委会成员均由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基金经理担任,但这批新基金公司却存在着基金经理助理已经踏进投委会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捏了一把汗。
以国泰安保为例,其投委会成员之一的吴坚,仅是国寿安保公司旗下基金经理助理。投委会成员多达7人的道富基金,其实主管投研方向的仅为4人,其余主管方向为市场营销方面。
部分新基金公司投委会则公募背景较深,如鑫元、永赢。鑫元投委会4名成员中,有3人出身公募,而永赢则是直接从方正富邦扩充自己的投研队伍。
投委会成员的有效资料中,几乎一点没有公募背景的是中信建投、上银、国开泰富等。
《《《
公司案例
鑫元基金:倾力打造固定收益团队
投委会人数:4位
首只产品类型:货币基金
依靠大股东南京银行的优势,鑫元基金将自己定位在专注于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细分市场,对固定收益人才的吸纳也格外倾斜。
公司首席投资官张丽洁,有着超过十年固定收益管理经验,曾先后任职于南京银行从事债券交易工作以及任职于海富通基金。2013年2月至7月,任职于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担任固定收益副总监。
在鑫元基金部分人士看来,张丽洁本来就是南京银行培养出来的,现在应该算是回归老东家。
公司其余3位公募基金投委会成员中,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湧此前曾担任汇添富基金公司营销管理部总监、监察稽核部总监;督察长李晓燕则是来自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监察稽核部总监,两位高层都有资深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公司首只产品鑫元货币基金经理张明凯,则是来自南京银行,精通信用债的行情与风险研判,是南京银行债券信用风险控制体系的创立者,不过却没有公募基金的管理经验。
从投研团队来看,专户投资总监史少杰,有超过15年的固定收益投资管理经验。信用研究员代望涛和郑文旭则具备多年固定收益研究经验,前者还有基金公司的从业经历。
据了解,鑫元基金投研团队目前已有15人,队伍还在持续扩大。
“我们觉得债券市场很大,这一块以后会是我们公司的特色。”鑫元基金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事实上,公司控股股东南京银行是首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其特色就是债券投资。
公司首只产品鑫元货币基金,成功吸金20多亿元后,第二只产品鑫元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也进入募集期。
与此同时,公司的专户业务,也在稳步前行。“公司已有四只专户产品,总规模达到25亿元,全部为固定收益类型。合作方除南京银行外,还有其他中小股份制银行。”上述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
鑫元基金董事长束行农曾表示,目前,银行的非标资产可以对接基金专户子公司,加上银行拥有庞大的信贷客户资源,所以非标资产的投资管理和运作为专户子公司打开了发展空间。另外,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强,风险总体上更为可控。
对于公司未来的定位,鑫元基金显然希望专注于打造自身固定收益资产管理品牌,在公募和专户两个领域均打造出优秀的固定收益产品。
东海基金:公募投委会仍是谜
投委会人数:未发行产品
首只产品类型:暂未公布
在众多基金业的同行眼中,券商系出身的东海基金依然显得很陌生,因为自去年2月25日成立以来,公司仍未有一只公募产品,也没有做过明显的自我推介。
东海基金公司有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首只公募产品还在等待银行给予档期。”
据该人士透露,公司正计划将首只公募产品定位于一只混合型基金或指数基金,指数标的选择为公司和指数公司合作开发,而并非传统的标准指数。
浏览公司官方网站,看不到公司的前台电话,公募投研团队更加神秘,风控专员、医药行业、TMT行业等岗位仍在虚位以待。。
“我们投研团队目前有十几人,公募投研那边还在不断招人,公募投委会成员不清楚。”上述东海基金人士进一步表示。
尽管公募产品的靴子仍未落地,但东海基金的专户业务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前述东海基金有关人士坦言,截至上周四,东海基金旗下的专户数量达到28只,总规模攀升至30亿元,其产品类型涵盖了定增、期货等多类业务,股东方东海证券给了公司不少支持。
事实上,据了解,公司投研团队也多有东海证券背景。公司投研总监王庆仁,有10年以上证券从业经验,曾任东海证券上海自营分公司执行总经理等职。公司投资副总监兼专户投资总监胡宇权,此前曾任东海证券公司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是唯一有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投研人士。公司专户投资经理平敬伟,曾任东海证券资管部投资经理职务。
此外,专户投资经理郑建伟曾就职于申万巴黎基金,主要从事大消费行业研究;另一位专户投资经理李武跃,研究新能源、新兴产业行业,就职于中海基金;现任债券投资经理祝鸿玲,具有5年金融业从业经验,但未曾管理过产品,上述三位均没有实战经验。
永赢基金:多名高管来自方正富邦
投委会人数:5位货币
首只产品类型:基金
今年2月27日成立第一只公募产品之后,由宁波银行绝对控股的永赢基金公司终于揭开了其投资委员会的“神秘面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作为第三批发起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永赢基金旗下的投研团队大部分是从2011年成立的方正富邦旗下“挖角”而来的。
新基金公司首只产品普遍选择的都是固定收益类基金,永赢也不例外,其首只产品是货币型基金永赢货币,基金经理李广云曾任职于华夏基金公司,曾担任华夏理财30天B、华夏理财21天A/B基金经理。
永赢的投资委员会构成为总经理、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投资总监、交易总监、基金经理代表等。其中督察长、监察稽核部总监、基金经理、研究人员、风控人员可列席,不具有投票权。由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为主任委员,负责召集、协调并主持会议。议案通过需经2/3以上委员同意,主任委员有一票否决权。
不过,永赢并未明确指出永赢货币采取集体投资决策制度。
实际上,永赢对于投委会成员仍有些“讳莫如深”。招募说明书中,由于其投资总监、交易总监并未进入管理层,基金经理代表也并未对应切实人选,因此上述三者均缺乏足够资料。其投委会成员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便是总经理宋宜农以及副总经理赵楠,而两人的履历显示均来自于方正富邦。
宋宜农公募行业经验丰富,其曾任职过的有长盛基金市场发展部总监、光大保德信首席市场营销官、景顺长城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而在加盟永赢之前,其曾担任方正富邦总经理。赵楠曾担任方正富邦投资总监,目前其作为永赢副总经理,主要分管投资和交易。宋宜农和赵楠同时也是永赢董事会成员。
永赢基金于2013年10月由证监会获批成立,而方正富邦基金公司公告显示,宋宜农于2012年5月25日因个人原因辞职离开。
此外,还有两位前方正富邦高层进入永赢管理层,分别是现任永赢副总经理田中甲,以及现任永赢信息技术总监的徐蔓青。田中甲曾任天弘基金运营部总经理兼财务部总经理,以及方正富邦基金运营部总监。而徐蔓青则任景顺长城IT经理,以及方正富邦信息技术总监。
道富基金:最“庞大”的7人投委会
投委会人数:7位
首只产品类型:债券基金
在这10家新基金公司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道富基金的投委会规模可谓最为庞大—成员总计达7人。道富旗下首只基金道富增鑫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A/C也在其招募说明书中明确指出,该基金采取的是集体投资决策制度,显然该基金公司对于投委会重视程度相当之高。
道富基金在其官网公开表示,“注重团队协作的道富基金拥有较为成熟的投研团队,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
道富基金7人投委会由总经理桂松蕾、督察长王瑶、首席投资官王宇、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莫京樑、市场营销董事总经理朱龙峰、投资研究管理部赵菲、风险管理部肖雪构成。从头衔可以看出,投委会成员中职务真正与投研挂钩的是首席投资官王宇、资产管理董事长莫京樑、投资研究管理部赵菲和风险管理部肖雪。
不过,投委会成员中,除桂松蕾、王瑶、王宇进入道富基金管理层之外,其余4位均在管理层之外,因此背景资料显得有限。桂松蕾实为道富基金董事长,目前同时代任总经理,其2008年8月至今任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任集团副总裁。王瑶则曾就职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唯一与公募“沾边”的是王宇,其履历显示曾担任益民基金机构部总监。
首只基金道富增鑫基金经理王玥,曾任中信建投固定收益部高级经理。该基金于2013年12月3日成立,主投债券,同时参与一级市场打新和增发新股申购,但并不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卖股票。截至目前来看,由于其净值变化微乎其微,或许建仓程度尚十分有限。
道富基金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中融国际信托51%和道富环球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49%。值得一提的是,从产品数量上看,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其大股东中融国际信托目前是阳光私募第一大受托人,产品数量达到943只。置身公募领域,道富基金能否凭借大股东中融国际信托施展优势,还有待时间观察。
《《《
公司策略
高薪挖角得不偿失实习生也成“风景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娜
话语权逐步被稀释,公募行业利润空间遭快速挤压,基金的日子变得越来越不舒服。
对于新基金公司,更得精打细算过日子:快速做大非公募业务以获取更多的现金流,打造低成本高效的投研团队,压缩营销等各种成本。在此基础上,少数基金公司还会给公司高管适当的股权,以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
小而精的投研团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获悉,去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目前投研队伍仍在组建中,基本只有10多人。稍早成立的不少基金公司,尽管投研团队也没有迅速扩张,但都已基本配置20人之上。
“我想我们需要的不是像华夏、嘉实那样庞大的投研队伍,只需挑选一批经验丰富的人,使整个团队稳定运转高效流畅就行。”上海一家新基金公司的有关人士如此表示。
上海一家猎头的团队负责人也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由于战略定位不同,尤其是去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将更多精力放在子公司和专户业务上,他们对人才的渴求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在一些关键职位上,比如投资总监等,都是由公司高层自己去发掘一圈,就差不多了。不过,去年则是集中招聘了一批风控、信托等方面的人才。”前述猎头人士进一步表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了解,新基金公司挖人并不轻松,资历丰富的“老人”并不太乐意加盟,这是因为跳槽新基金公司,往往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同时还要担心新基金公司开出的高薪是否能维持,自身在新平台拓展的空间是否足够大。
“我们去年给一家新基金公司寻觅市场总监,就很不容易。若是给基金公司招CEO也就是投资总监,以往都会有两到三年的稳定期,现在不一样了,有的几个月就跳槽,这当中主要还是看和股东方利益是否吻合。普通的基金经理特别是债券基金经理,现在最便宜也要年薪七八十万元,还不好找。”
与此同时,控制人力成本,显然是新基金公司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招聘实习生则是不错选择。一位基金行业资深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新基金公司人力资本重点放在了投研和市场两大块。一些不太重要的岗位,很多都在招实习生,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选择优秀的人员自己培养。”
根据鑫元基金公司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其提供13个职位给实习生,共计需要26人。中加基金发布的信息显示,其同样需要风险管理、监察稽核等多个部门近20名实习生。
特色化定位
新基金公司要想冲出重围,必须有清晰的定位和营造出特色化品牌。在起步阶段,新基金公司只得依靠大股东支持,大股东的实力显得至关重要。
“无论是人才还是业务,都由股东方一手提供支持,这在江浙股东以及城商行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会显得非常突出,他们底子厚。”前述猎头人士表示。
事实上,去年成立的一批新基金公司,大多数出自城商行及券商背景。城商行背景的基金公司基本上都采取了固定收益加专户业务为主的模式,公司的首只公募产品基本上是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型基金。
2011年成立的财通基金,显然是这批新基金公司的典范。依靠大股东财通证券(控股永安期货)期货方面积累的优势,财通基金将自身投研专注于期货和定增两大业务,并已获得一定知名度。
新近成立的基金公司中,背靠兴业银行的兴业基金,其子公司业务则飞速发展。众所周知,兴业银行在同业业务方面有着先发优势。鑫元基金,其股东南京银行享有债券投资经理的“黄埔军校”之称,明确将自己定位于固定收益的细分市场。
诱人的股权激励
随着证监会允许高管股权激励等政策出台,新基金公司也同样筹划着布局。
新基金公司中的前海开源基金公司,无疑是首家在发起人协议、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等正式文件中,都明确公司高管及投研核心团队股权激励及基金经理绩效激励的公司。适当的股权激励和灵活的考核制度,都吸引着更多基金行业的优秀人士加盟。自成立以来,前海开源基金的公募和专户产品都在稳步推进。
“他们的人员基本上是基金业的"老人",新基金公司前期发展需要这些人的丰富经验,后期就要靠公司的制度了。”前述新基金公司的有关人士对此表示。
此外,老基金公司中欧基金的员工持股计划,正在不断吸引公募基金优秀人才加盟。继去年银华基金高管陆文俊加盟后,近期又传出农银汇理投资总监曹剑飞也计划前往的消息。
据了解,新基金公司中,鑫元基金公司章程明确规定,将预留一部分的股份,在制度条件成熟时进行管理团队激励。公司董事长束行农此前曾对有关媒体表示,未来股东方有意拿出25%股权,让公司高管进行“员工持股”。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