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负债特征适合发行优先股**
寿险保单负债一个显著特征是在签发保单后几年,负债增长较快,同时对资本的消耗比较大,之后保单准备金(负债)进入稳定增长期,到保单后期,随着生存率下降保险准备金呈现释放过程,从而释放对准备金的需求。
“如果保险公司在保费高速增长期间对资本需求增加,而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不适合增发的时候,可以发行具有赎回权的优先股,缓解资本紧张的局面,而当保单合同到期,由于保单结束不仅释放准备金,而且兑现隐含的利润,从而保险公司有相对充裕的资本赎回发行的优先股。”平安证券首席非银金融分析师缴文超在一个电话会议上表示,从这个意义讲,保险公司负债分布特征决定了优先股是一种不错的融资模式。
此外他还认为,通过高收益投资弥补优先股成本。由于保险公司可投资范围比较大,尤其是长期基础设施债权投资、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等投资,具有收益较高、期限较长的特征。通过投资模式弥补优先股带来的成本,是一种相对普遍的融资模式。
**三大险企近期无优先股计划**
虽然政策细则已经落地,但并不代表保险公司会马上启动相关计划。有分析人士认为,险企启动融资考虑的不仅未雨绸偶,更需要考虑“按需定制”。
中国平安在今年3月14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会认真研究优先股投资,核实风险及波动性。但此表态仅限于投资端,并没有提及作为融资渠道发行优先股。
截止目前,虽然大智慧通讯社(微信:DZH_news)还未获得三家保险公司关于发行优先股的最新表态,但2013年年底,大智慧通讯社就优先股融资意向咨询三家位列上证50成分股的保险公司时均被告知,公司无补充资本金压力,近期无优先股相关计划。
其中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大智慧通讯社表示,暂无优先股发行计划,目前公司无补充资本金压力。此外拟2014年发行8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境外债;
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也表示暂无融资压力,无相关计划。据大智慧通讯社了解,中国太保的融资压力主要来自于产险业务,主要是源于投保成本率的上升。不过大智慧通讯社注意到,在《办法》落地前夕,太保产险已经在今年2月获批募集10年期次级定期债务,募集规模不超过40亿元。
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投资者关系工作人员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保险公司将适时使用优先股进行融资。但具体到中国平安,由于刚刚发行260亿可转债募集资金,将偿付能力提高了18.5个百分点,短期内未考虑再融资。
**发行次级债规模已接近上限**
目前保险公司外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三个:资本注入、发行股票、发行次级债。非上市保险公司由于融资渠道有限,解决资本问题主要依靠股东注资和发行次级债。上市保险公司融资主要通过发行股票(IPO、股票再融资)、次级债来解决资本问题。除了平安去年年底完成的260亿可转债发行,其他债务融资工具和混合资本工具一直在探索中,目前尚未有保险公司使用。
缴文超对大智慧通讯社谈及优先股对保险公司影响时表示:“虽然通过发行次级债,保险公司在快速扩张中得到了及时的资金补充,但近两年来保险公司次级债融资规模锐减,并不是因为保险公司找到更好的融资方式,而是因为保险公司次级债本息合计基本都接近可发行的上限。”
数据显示,2012年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与净资产占比其中中国人寿达30.5%、平安寿险达到32.3%、太保寿险达到41.1%、新华保险达到41.8%,最高的是人保财险(01339.HK)高达44.4%。“由于上限是50%,所以从数据上看保险公司通过次级债融资的空间已经不大。”缴文超表示。
“保险公司未来肯定会在有资金需要,同时市场环境相对较好的时候,通过发行优先股解决融资问题”平安投资者关系工作人员曾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
**险企发行优先股“宜早不宜迟”**
保险公司何时发行优先股比较合适,有专家表示,宜早不宜迟。其中“早”是指业绩上升期,公司业务蓬勃发展的时候,而“迟”则代表公司业绩下滑,需要考虑改变战略的阶段。
缴文超也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在保险公司业绩出现向上拐点期间最适合发行优先股。因为保险公司在业绩上升阶段,发行优先股能够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高收益。但是如果业绩是下滑通道则正好相反。
此外,考虑发行成本,如果公司业务处于上升期,并选择合适的融资时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行成本。
发稿:葛振兰/曹敏慧 审校:孔驰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