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调查)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达标”的“异味水”谁来保证安全?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商意盈、王衡、吕昂)今年1月至今,各地被曝光的自来水异味事件达10余起,而其中6起事件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是水质达标,不禁让人对所谓“达标自来水”是否安全心存疑虑。
就在不久前,环保部发布了首个全国性的大规模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我国有1.1亿居民与重点排污企业“做邻居”,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
在自来水是否安全上,为何检测标准和百姓感受呈现“两重天”?饮用水安全关乎民生,“达标水”何时等同“安全水”?
自来水异味原因不明
3月上旬,网上曝出兰州多地自来水出现刺鼻异味,市民反映强烈。兰州市环保、疾控部门和供水企业随后公布监测数据,声称自来水“符合安全饮用标准”,异味原因是黄河水少引起氨氮含量高。
2013年年底,杭州多个城区市民反映自来水有“塑料味”,在查明“元凶”为邻叔丁基苯酚这一化学物质前,杭州相关部门均表示,除了嗅味一项指标异常外,其余指标均正常,杭州自来水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饮用。
在各地曝出的自来水异味事件中,只有个别地区查明污染源,更多地方在对水质取样送检后,得出异味水检测达标和安全的结论,异味原因始终不明。然而,“达标”的结果并没能消除老百姓的疑虑。杭州市民王萍萍一家至今还是用矿泉水作为家庭日常饮用水。“虽说异味来源找到了,10家涉事企业关停了,可到底还有没有别的企业排污、自来水安全问题成了"断头新闻",怎能让人放心?”
“异味水”怎能达标?
据了解,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新标准与国际接轨,共有指标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该标准将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
既然执行了如此严格的标准,为什么达标水还是会出现异味?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曾表示,自来水出现了异味,按照常理,必然有其来源,但一来相关检测结果属正常,二则专业执法部门也无法找到这个源头,这里面显然存在无法解释的矛盾。
对此,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徐青山认为,饮用水标准虽然严格,但导致异味有机物有几十万种,大部分还是人们未知、未命名的,因此会出现有了异味后很难判断原因的情况。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王有乐表示,我国自来水的安全指标虽然有上百项,但在日常工作中不可能每一项指标都能监测到。异味的来源是非常复杂的,污染会造成异味,干净的水放时间长了也会有异味。
“当出现明显的异味后,需要重点针对异味进行详细调查,把来源搞清楚。如果各项指标都达标了,仍然存在异味,那就考虑指标是否定得合适。”王有乐说。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之所以出现“异味水”“达标”的怪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检测部门往往重视源头水和出厂水的监测,而对于输送至老百姓家水龙头的过程检测较少,但实际上合格的自来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很容易遭遇污染,但这种污染往往检测不到或者根本不做检测,因此就导致了居民水龙头出来的水有“异味”但检测报告称水“达标”的现象。
“达标水”何时等同“安全水”?
记者调查发现,饮用水卫生安全监测和信息公布,仍“陷落”在职能交叉的行政部门之间。比如,住建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都具有饮用水检测的职责和能力。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建议,各大职能部门在每年的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中,应当明确检测统计的范围,尽可能地涵盖不同供水方式下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检测信息,提高检测频率,同时引入第三方监测机制,并将水质检测数据及时公开,将民生要求作为最高标准,确保水质监测落到实处。
饮用水安全已经越来越引起不少地方政府的重视。比如杭州市政府日前出台了《杭州市防洪水保饮水三年行动计划》,将开展实施多处水源地建设工程,改变原先水源地单一的状况,增强城市供水抗风险能力。
有专家表示,全国多地发生自来水异味事件,杭州在自来水异味排查过程中查处了多家违法违规企业,这都表明政府部门的监管还有空白地带。保证居民喝上干净安全的水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点,期待政府能够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此外,严防自来水在输送管网里遭污染也是重要课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多处于寿命的临界点,部分城市的老城区管网超期运行。不少老城区的自来水管网是铸铁材质,长时间使用后,内壁容易锈蚀、结垢、脱落,导致住户家中的自来水发黄发浑。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说,做好“水文章”,前提是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必须加大对企业偷排的打击力度,但关键重点是抓好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加大老旧破损自来水管网检测、修补、更换力度,确保“源头活水”的同时也要确保“龙头净水”。
作者:商意盈 王衡 吕昂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