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反”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围堵下,中国光伏业欲以“走出去”突围。由于全球光伏业正经历洗牌,走出去的机会不少,但这条道路并不平坦。浙江正泰的经验说明,做好功课,顾及被收购方及利益相关方的关切,才能抓住机会。
收购价格省了四成
今年两会期间,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透露,该公司收购了德国老牌知名光伏企业Conergy旗下一家组件厂。
3月21日,具体负责该收购项目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陆川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据其介绍,此次收购为资产收购,价格不到600万欧元。类似的中国国产自动化生产线加上所有的厂房和动力设施,投资在1400万欧元左右。如果是全德国产自动化设备,价格将再高出40%左右。
昨日,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赵永红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双反”对国内光伏产品出口挑战很大,之前的“好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他表示,该组件厂是正泰太阳能制造进行全球布局的重要战略考虑,主要针对欧洲居民的太阳能消费市场。
“双反”自损欧盟产业
德国Conergy公司曾是欧洲最大的太阳能集团。然而,在债务较多、产能过剩和价格暴跌下,Conergy于去年7月份宣布申请破产。
据陆川介绍,之前Conergy是正泰的重要客户,双方对彼此都比较了解。当时,Conergy旗下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组件厂除了自己生产组件,还采购一部分中国贴牌生产的产品。
去年,欧盟对中国太阳能板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下称“双反”)后,对贴牌生产模式冲击很大。尽管后来中欧双方达成最低价格承诺,但高额的出口价格还是让贴牌生产走向衰落。
根据承诺,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组件价格不低于每瓦0.56欧元,每年配额7吉瓦。陆川说,0.56欧元远高于原先中国组件销往欧洲的价格(每瓦0.47~0.5欧元),甚至高于韩国的出口价格(每瓦0.52~0.53欧元),而同欧盟的生产价格(每瓦0.54~0.56欧元)的高水平持平,这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丧失了价格上的竞争力。
“双反”后出现的一个恶性循环:欧盟企业要么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购买组件,要么还在欧洲本土继续生产,导致一些电价不是很高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因组件成本价格上升而无法推进,进而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
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双反”初裁结果出来后,中国组件销往欧洲将被征收高额关税,使得在欧洲拥有生产基地的避税机会变得非常宝贵。到了7月,Conergy宣布破产保护,正泰在该公司新设生产线已不可能,但Conergy向正泰提出邀约,希望其收购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组件厂。
去年9月份,正泰向Conergy破产管理人提出一份非约束力意向性意见函,当时有六七家企业参与,其中一半为中国企业。11月初,正泰正式给出一份有约束力的报价,内容涉及人员、设备状态、资产状况等。按德国法律规定,购买固定资产70%以上,并承担现有生产线人员就业问题。11月底到12月初,双方进入正式谈判,随后正泰太阳能成功收购Conergy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组件厂。
做好功课才能抓住机会
尽管Conergy申请破产保护,但其位于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的组件厂一直持续生产。当时该工厂面临的问题是,客户对于已经破产保护的Conergy产品质保失去信心,亟须明确收购方,以便可以继续采购该工厂产品并获得有效的质保。正泰正是从这些问题下手,抓住了机会。
据陆川介绍,正泰收购团队拜访了Conergy的客户,了解他们的担心和顾虑。就在收购期间,一家美国公司给该组件厂下单100兆瓦,这也解除了产品销售的主要后顾之忧。同时通过客户重合、对接等工作,目前该工厂的订单已超过供应能力。
目前,光伏发电组件在欧洲有三大市场:一是地面大型电站,在“双反”前基本是中国组件的天下,对可靠性、外观要求相对不是很高;二是商用屋顶组件,这种产品来自中国、欧洲等企业;三是居民屋顶组件,欧洲人喜欢用本国产品,他们对组件颜色、边框、划痕等要求都比较高,也比较统一,对产品消费和环境保护有自己的喜好。
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组件厂有5条生产线,收购前共有200多名员工。收购时,正泰首先提出留任厂长,并保留大部分员工。
收购后,正泰通过将核心物料向中国内地转移,预计可降低成本10%~15%,再通过进一步优化生产线,还能降低成本5%~10%。尽管两地组件成本相差很大,但考虑欧盟最低价格承诺要求,因此该工厂组件竞争力反而高于国内。同时,德国组件交货周期短,通过改善库存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节约了从中国运输组件到欧洲约2欧分/瓦的运费和保险费用。
赵永红认为,国内光伏企业要充分利用客户网络、资本、产业链等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之前,一些光伏企业为进入国际市场,不断地通过降低利润、压缩上下游制造成本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显然不具备可持续性。正泰收购德国工厂走在资源整合的正确道路上。
作者:陈周锡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