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清指出,过去降准周期均伴随“正回购+新增外汇占款”减少。“降准+ 正回购”类似于美联储扭曲操作。“降准加剧外汇占款流出,提高国债收益率”是伪命题。中行和交行的报告均表示降准概率大。推荐中长端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特别是超调的政策性金融债。
(1)在此前两个降准周期内,新增外汇占款大幅减少,而央行不断进行正回购净回笼资金。中国2000年之后有两次降准周期:2008年10月-12月,以及2011年12月-2012年5月,这两个时期均有持续的正回购。中国2000年之后的两次降准周期中,第一个时期平均每周正回购规模约200亿,第二个时期平均每周正回购规模约400亿,即使考虑央票和正回购到期,平均每周净回笼规模也超过100亿。
外汇占款方面,2008年10-12月月均新增外汇占款约2000亿,而之前9个月均值将近4000亿,2011年12月-2012年5月月均新增外汇占款约250亿,而之前12个月均值将近3000亿。这表明,在此前两个降准周期内,新增外汇占款大幅减少,而央行不断进行正回购净回笼资金,与很多人的直觉相违背。
(2)为什么央行过去均进行“降准+正回购”?在经济下行之时,银行由于风险偏好降低,放贷意愿减弱,导致资金堆积在短端货币市场,而难以传导到长端,导致期限利差扩大,且难以自然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采用公开市场操作释放短期流动性,只会加剧短端资金堆积的情况,无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
因而,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正回购回笼短期资金,同时通过降准释放长期资金,与美联储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曲操作的本质是相同的。
(3)这一历史经验对现在的启示是,央行持续进行正回购并不意味着降准不会出现,降准与正回购之间并无矛盾,恰恰相反,降准与逆回购没有同时出现过。所以,我们仍然认为,如果外汇占款较低,监管再造完善,房地产持续下滑,则降准值得期待。
近日,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均发布报告表示年内降准概率较大,从银行角度而言,坏账率提升,长期投资意愿减弱需要降准操作对冲,以维护金融系统稳定,避免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
(4)市场有观点认为,“降准导致货币政策宽松信号,资金流出导致外汇占款进一步减少”,我们对此并不完全认同。外汇占款的多少一方面取决于利差因素,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基本面。如果经济确实出现下滑,那么即使央行不采取任何降低利率措施,外汇占款依然会加速出逃;而如果央行采用低利率刺激措施导致基本面转好,才可能发生外汇占款重新加速流入中国。
此外,就历史而言,两次降准周期中,均出现外汇占款减少的同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下行,外汇占款减少导致国债收益率上行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目前市场过度关注资金面而无视其背后的基本面因素。我们继续推荐中长期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特别是近期存在超调的政策性金融债。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