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潜力巨大,具备后发优势以及创新意愿。如果亚洲能够在这一轮革新与创新的浪潮中把握际遇,实现更多的自主创新,并围绕革新与创新加强外部合作与内部互联互通,将有可能使得亚洲再次实现一轮经济腾飞,甚至实现长久、可持续的亚洲富强梦。
如何激发亚洲的本土创新?何为亚洲的创新路径?西方两百年来的创新兴衰能为亚洲提供何种借鉴?亚洲各经济体之间应该如何围绕革新和创新互联互通、深化合作?——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延伸的话题。
今年,《博鳌观察》再次携手全球著名经济学家菲尔普斯、魏伯乐、陈志武等,与众企业家进行深入对话,解析亚洲的创新难题,为亚洲企业的创新寻求实现途径,推动亚洲各国、地区政府于政策层面对创新给予持久鼓励和促进。
正略咨询创始人赵民对经济学家的提问做出了以下回答: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费尔普斯:一些人认为,可以通过西进,即企业内迁,在内陆地区建设新工厂并调配人力来实现持续的高速增长。您是否认为这个战略足以实现亚洲的雄心壮志?
赵民:要想通过西进达成企业经济高速增长,关键是交通要便利。只有在交通便利的前提下,西进的综合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才具有竞争力。所以对亚洲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新丝绸之路"的铁路大动脉要打通,只有铁路大动脉打通,陆运比海运更快,成本更低,才会有竞争力,企业向亚洲内陆腹地迁移才有意义。如果交通基础建设跟不上,这种想法就是空想。
以亚洲的现状来看,近几年在这方面有一些进展。比如中国高铁的运营能力、在建规模都是世界一流的。中国的技术在走出去,中国的资金也在走出去,通过和其他国家合作,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交通连接。
同时还要看几个亚洲经济合作机制能不能顺利建立发展,比如现在10+2、10+3、亚太经合组织等能否拉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可以,西进的步伐会加快,在三五年内是可以看到曙光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费尔普斯:许多经济学家,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经济中的创新率。在亚洲企业界领袖们的心目中,推动亚洲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是在政府层面?资金层面?是企业家不愿投身于这样的项目?是担心失败的风险?还是亚洲人不愿意标新立异,去尝试不同的路径?
赵民:不是资金问题,更不是企业家不愿意冒风险的问题,最主要的,一个是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体制的缺失,还有一个是教育观念陈旧。
亚洲国家为什么山寨产品多,主要是知识产权法制缺失。这几年中国在这方面有所改进,去年10月,出台了相关新的法规,已经与英美法系的取证责任制度十分接近了。
除了知识产权保护,还有一块是教育的问题。从传统基础教育到精英高等教育,都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内容太陈旧,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的知识远远多于他从课本上所获取的;我们的教育方式也陈旧,亚洲的传统文化,强调顺从,强调集体一致性,并不鼓励个性张扬、不支持个人追求,对失败的包容性也不强。我们有中外合资企业;政府也有很多对外合作,但我们的高校却没有和世界著名学府来合作办学。同时官本位体制也阻碍了中国人创新,年轻人在学校里就没有创新的动力,等到他到社会工作岗位上再去谈创新,是很荒唐的。我个人对十年来的高等教育是不满意的,认为这是亟需改变的。
通往梦想的旅程最幸福
记者:借着"六问"的访问机会,来自我们官网BR中文网的网友也有问题,有网友问,您怎么定义幸福?
赵民:对大部分人来说,幸福就是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法治社会对人的惩罚就是限制自由。如果在经济上摆脱了低层次的穷困,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是周游世界,还是精心写作,或是跟朋友闲聊,或是在地下室、车库、互联网上创业,在图书馆里做学问,能够通过努力实现心中所想,当然最后能否实现有很多因素,但这个过程很幸福。幸福就是有机会去尝试,去实现梦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