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近期,大家对于互联网教育和传统教育的辩证关系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互联网教育和传统教育不是你死我活的替代之争,而是大小之争。互联网教育的根本不在于颠覆,而在于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好了会使得教育这块公共服务的差距会大幅缩小,城镇化路径也可以随之发生变化。
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是从长远来看互联网教育很可能会成为主导的教育方式,这是大势所趋。当年电影兴起大有取代京剧之势,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电影的生命力比不上京剧,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电影的话语权确实已经大大超越了京剧。
首先决策层应当要善用新技术形成增量来推进中国改革,中国教育投入不算少了,但基本上培养不出人才,并且还不能大规模地对教师进行裁员或者压缩教育开支。为什么不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将大中小学校搬到网络上,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样就会出现很多学生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局面,学校也会因为技术倒逼加速与线上教育的互动,如此一来教师人数自然会减少,教育开支也会降低,学生的成才率也会提高。当然决策层要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发展互联网教育来抢夺顽固的传统教育的饭碗,政府顺势而为就是,这如同新媒体将多少传统媒体的人自愿赶出来一样。
互联网教育不应当是将已有的教育模式、内容、工具、方法、体系用互联网的手段复制一遍,简单地把线下搬到线上;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弄清互联网教育的细节,但它肯定是围绕教育的本质,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教育的目标。它应当拥有如下的特点:首先实现终身的学习跟踪制度,其次是个性化推荐,按需学习。“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内涵和规律,互联网教育更应该支持个性化。互联网教育天然优势就是可以实时反馈和测试,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学习并实现互动。
面对当前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择校难、功利化、填鸭式教育等诸多不足,互联网教育有机会也有能力拆掉传统教育高墙上的顽石。
相信互联网教育成为真正主导后,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不重要,什么学历也不重要,是否终身随时学习才是重要的,个性化定制学习重要,专注一点深挖形成差异性重要,学而时思之重要。未来,教育可能更多由家庭和社区来承担,不见得一定由学校来完成。这个时代多久会到来?我预估用不了十年,谁越早改变学习方式谁就有先手。
(作者系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