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承压下行 温和增长可期—解读第一季度外贸数据
记者王希、高敬、张辛欣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3万亿元、进口2.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7%、6.1%和1 .2%。3月份当月,以人民币计价,出口、进口则分别下降了9.2%和13.8%,此前一次月度数据双下降的情况出现在去年6月。
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回暖,为何进、出口同比再次双双下降?下行走势会否持续?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说,从数字上看,前3个月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呈现同比下降的态势,而且出口下降幅度较深,说明当前我国外贸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不能高估这种困难。
他具体解释说,去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中存在一些特别的因素,推高了同比基数。如果剔除这些因素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运行在一个基本合理的区间,不能简单得出外贸出现衰退的结论。
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去年第一季度内地与香港高达71.2%贸易增速,今年前3个月内地对香港进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31.4%,这一降幅直接影响总体进出口增速近4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认为,对港贸易的波动是导致3月份出口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除了对港贸易,前3个月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以及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仍保持增长,印证了外需环境的缓慢复苏态势。
而进口方面,今年一季度,我国总体进口价格指数为95,表明进口价格同比下跌5%,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则普遍增加,表明一季度我国进口需求保持了较大的稳定性,主要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低迷拉低了进口增速。
业内认为,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之后,我国外贸增幅目前已经进入5%至10%的增长区间。这一调整除了外需格局变化外,更多地源自随着国内要素成本上升而出现的出口竞争力变化,未来“中国制造”在美欧日等发达市场所占的份额继续大幅提升困难很大。考虑到新兴市场自身经济运行的脆弱性,中国与其发展双边贸易也不大可能“高歌猛进”。
刘学智表示,随着去年4、5月份有关部门注意到套利贸易并采取措施“挤水分”,非正常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在4月中旬之后明显减弱,从5、6月份起我国进出口数据有望回归平稳增长通道。
郑跃声认为,全球贸易增长预期有所好转,“走出去”步伐加快、带动与投资相关产品出口增长,加之深化改革为外贸稳定增长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一步我国出口有望步入一个温和增长期。
“从全年来看,只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培育外贸企业综合竞争优势,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实现7.5%的增长目标还是有可能的。”他说。
事实上,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等先行指数看,微观主体的市场预期也有所改善:3月份PMI项下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1.9个百分点,跃过临界点达到50.1%。海关总署发布的3月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7,较上月提升0.4,显示二季度出口形势或将有所好转。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看来,除了关注数据本身,我们更应注重数据背后进出口结构和贸易方式正在发生的变化。例如,尽管一季度加工贸易明显下降,但一般贸易仍实现了6.4%的平稳增长,显示外贸企业自主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同时,一部分企业主动转型、加强创新的意愿明显增强,在控制成本、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