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社会“打老虎”的力度持续加强,一宗接一宗的贪腐案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反贪腐的决心,另外从这些贪腐案中我们也看到贪腐案的诸多特点。
窝案大幅增长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从已揭露的腐败案来看,一些腐败败露后往往牵连甚广,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也就是“窝案”。腐败案件涉案人数众多,腐败官员形成关系网,结成利益同盟,相互勾结。
中石油腐败案就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特征,去年8月以来,随着中石油不少高官的纷纷落马,中石油腐败窝案一直在持续发酵,不少石油系统高官及关联人员相继被调查。对此,有媒体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有45人涉入其中。他们或在从与中石油合作中得到政绩,或公司寄生中石油,或与中石油有交叉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在一周内落马的五名中石油系统高管:王永春、李华林、冉新权、王道富、蒋洁敏,其学习和工作经历都高度重合,蒋洁敏、李华林同为胜利油田系成员,李华林、王道富、冉新权同为西南石油大学校友,其中冉新权和王道富都曾在长庆油田共事,王永春与蒋洁敏在工作履历中更是有长时间重合。
贪官不惧法律,贪腐资金巨大
谷俊山被查,被称为“军中第一贪”。而根据军中人士透露谷俊山的前任总后营房部部长王守业,因贪腐在海军副司令职位上被惩处,他应当引以为戒,结果不仅没有从王守业违法犯罪案件中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为所欲为。机关和部队都反映,谷俊山比王守业更张扬、更胆大、更狂妄。总后领导谈到谷俊山的腐败特点时说,许多贪官搞腐败是借制度漏洞偷偷做,谷俊山却是以违法违纪为本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贪官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不惧法律。另外当一些官员身居高位,握有权力时,就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反而不惧法律,以权谋私。
而之前有新闻报道广州原城管队长王宝林,先后21次收受贿赂共计432万元、黄金制品500克。王宝林说:“行贿人都是见不到我的,都是通过中间人来行贿,这些中间人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如果我不收的话,得罪不起。”贪官不怕法律却怕得罪人,为何会如此。其实是因为大多官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贪腐行为不会必然被发现,不会必然被严惩。
落后思想滋养腐败
中国是重官的社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实际上就是官本位思想的写照。官本位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到现在官本位文化都充斥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而脱离群众,不深入了解实际,就容易造成独断专行、滥用权力的行为。
腐败官员们大多拥有官本位思想,把入仕当官作为成功的标志,利用官职谋取私利,中饱私囊,甚至有人花钱买官。封建落后的官本位思想让腐败官员们信奉官越大权越大,享受待遇就越高,地位就越显赫,因此巴结上司,对下级进行个人统治,因此容易形成利益关系。
大多数信奉“花钱好办事”,这一封建落后的思想也滋养了腐败,甚至让一些官员“被贪污”。
监督者卷入腐败中
纪检监察干部本应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重要贡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赖。但也有纪检监察干部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卷入贪腐案中,走上违纪违法道路。
作为监督者的纪检监察干部卷入腐败中,不仅是影响了自身,还会阻挠反贪的进程。就如有人向纪检部门举报贪官,但举报信还是会变相到贪官的手上;别看我们的政策规定举报谁的信不能到谁的手上,但实际某一项贪的内容连到了多个官员,甚至是监督者;因此举报不仅无效甚至举报者还可能会遭到打击报复。
实际上在社会关系愈来愈复杂,利益链条越联越广,关联度也越来越高,利益链条已经导致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紧紧相连。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