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这幕“网络反腐”大戏的上半场宣告终结。
最近一段时间,屡见央企高管落马,最典型的莫过于“中移动窝案”,以及至今仍在蔓延深入的“中石油窝案”。与蒋洁敏等一干人马被查让人拍手称快不同,此次宋林出事,业界更多的是意料之外、诧异之状、惋惜之情。有些熟知宋林的人,甚至很难将他和腐败等字眼联系起来。
中纪委在通报中做出“严重违法违纪”的表述,说明宋林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包养情妇”这么简单(“包养情妇”属于违纪),背后可能涉及到严重的贪腐。一个贪腐分子,又为何让人感到诧异和惋惜?
与总部在北京的那些垄断性央企不一样,华润是总部设在香港的为数不多的几家央企之一,所涉足的领域如房地产、水泥、超市、饮料、啤酒、医药等,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一句话,华润集团今天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政策和权力的荫庇,而是在市场竞争中所摸爬滚打所得来的,这与企业领导人的战略眼光、执行力密不可分。
宋林1985年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华润,职场平步青云,2004年升至总经理,2008年接任董事长,执掌拥有11万亿港元总资产的超大型央企,业务能力自不待言。只举一个例子,笔者曾专门研究过华润集团的产融结合,深为折佩。央企中提产融结合的很多,但真正将所有的板块融汇贯通,将产融落地,发挥协同效益,也只有华润做到了。宋林为推进华润的产融结合投入大量精力,功不可没,这点不应因人废事。
从宋林落马,我想到了央企的公司治理。
宋林所涉何事,目前尚不清楚,但若有巨额贪腐,必然暴露出华润集团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
华润集团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一共拥有11家上市公司,集团层面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董事会制度(时至今日,国资委管理的央企还有些没有成立董事会),公司治理结构理应完善,至少在形式上已经非常健全了。但华润集团毕竟是家央企,董事长要接受国资委的考核,管理层需要权衡许多非市场因素,有时会面临着“向上负责”还是“向股东负责”的抉择,央企的弊病可能在它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
比如,华润集团在2010年以超过百亿元的价格收购山西金业,价格畸高,资产极差,倍受诟病。如果拥有完善的公司治理,这样的收购怎能得以成行?又或者说,无人为失败的投资担责,甚至不愿意承认投资失败,这正常吗?董事长在回避问题,代表的谁的利益呢?外部董事的声音呢?
央企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必须直面的严肃命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股独大(国有股),三会不分(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一言堂、管理层考核和任命“官员化”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但现在并未得到有效根治。中移动窝案,中石油窝案,三峡集团人事动荡,无一不和公司治理失范有关,可见央企的公司治理还任重道远。
当然,完善央企的公司治理,只靠国资委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资本市场、法治环境,乃至民间资本。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正在蓬勃开展,中石化甚至抛出了“千亿引资”计划,令人遐想。民资入股央企,所担心与所争取的,无非就是与股权相匹配的话语权,这将形成监督和制衡力量,有助于央企治理。
作者:王恒利来源一财网)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