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幕精彩的反转剧,深陷举报漩涡的华润董事长宋林,最终还是黯然被查。
宋林所执掌的,是一家已经历经75年风雨的红色央企——华润集团。在2014年的年初,身为掌门人的他还慷慨激昂宣称“前景光明”,但数月过后,豪言似乎成空。
这家总部设在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的公司,背后闪耀着一连串耀眼的数字:2013年世界500强的第187位、总资产近万亿港元、香港拥有5家上市公司、内地直接控制6家A股企业。如今的华润系,从香港到内地直至海外,都已是如雷贯耳的资本大鳄。而更令这家企业充满一抹“高贵”气息的,则是它那曾经显赫的红色身份。正是在这层红色外衣之下,华润从当初的一个籍籍无名的香港小商号,最终成长为名震一时的央企巨头。
一个叫“杨廉安”的秘密创始人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双方鏖战的年份。为了团结香港及海外支持抗战的民主人士,接受和保管各界抗日捐款和物资,为抗日根据地采购军需物资及药品,在周恩来﹑陈云的领导下,华润前身“联和行”于香港成立。而这家商号的创始人,就是杨廉安(即秦邦礼,中共早期领导人博古的胞弟)。
杨廉安是无锡人,生于1908年,祖上曾是名门望族。父亲因病早逝,家道中落。杨廉安13岁就去无锡复元钱庄当学徒,参加过共产党发动的无锡工人起义和威震江苏全省的无锡农民大暴动。大革命失败后,他来到上海,在一家商店当起了店员。后因形势需要,在博古的亲自举荐下,杨廉安担负起党在上海的秘密联络人。1931年,中共特科新任负责人陈云拿着2根金条找到他,让他以此在上海开店为掩护,为党建立秘密交通站,筹集和保护党的经费,并暗中为中共提供无线电、药品这些在当时被国民党严密封锁的战略物资。
这一段的出色经历让杨廉安随后再次担负起了“香港任务”。1938年,一副商人打扮的他出现在去香港的路上,此时的杨廉安又多了一个化名即杨琳。最初诞生的联和行(名字是经过中央有关部门和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长江局”批准),就成立在香港中环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阁楼里,注册资金仅为两万美元。其当时的任务是支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除了给延安采购药品和必要物资以外,还有“兑汇”和调拨党的经费等工作,同时还要配合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同盟”保管、运送海外华侨的捐款、捐物,并且在爱国华侨中做统战工作。
在整个抗战年代,联和行与廖承志、潘汉年领导的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及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联手在香港和海外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募捐活动,联和行将募捐到的钱物,经秘密通道辗转运抵武汉、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再分批转运到抗日根据地,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输送了大批西药、通讯器材和运输车辆。
1946年秋,国共“和谈”破裂,中国笼罩在内战前的紧张气氛之中。周恩来赋予联和行新的使命,其中一项就是打通海上运输,发展国外贸易,交流国内外物资。杨琳回到香港后,把联和行改名为“联和进出口公司”,简称“联和公司”。在白区工作,杨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危急时刻减少损失,他始终坚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所以,他又注册了“天隆行”,并在广州设立天隆行分行,用香港与广州两地的公司从事香港与内地的贸易活动。
1947年,联和进出口公司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与东北解放区之间的贸易活动。在延安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在东北局的支持下,钱之光和杨琳率领着一支特殊的队伍,在大连和香港两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活动。 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通东北至香港的贸易通道。
1948年,联和行进行改组、扩大,正式更名为“华润公司”。“华”代表中国,“润”取自毛泽东的字“润之”。钱之光任首任董事长。
辽沈战役后,东北局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收购的当地物资通过华润控制的货轮运抵香港、转销海外,换取的外汇则用于购买军用物资、支援解放战争。这种战时经济模式,解放后推广到全国,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内地与香港贸易往来中的重要形式。
在这样的贸易活动中,香港华润公司得以迅速壮大,人员在不断增加,营业额在不断增长,其知名度也在逐渐提高。随着销售和采购范围的扩大,“华润”的名字已经走出香港,走向东南亚,走向英国和美国。
香港社会的“稳定剂”
在擅长做生意之余,华润的特殊定位,也使得其在内地对香港的援助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世纪60-80年代,一个叫“三趟快车”的称呼被称之为了香港人的生命线。而这里面,必定缺少不了华润的影子。
原来,当时为了解决出口香港物资的运输问题,1962年春,经国务院批准,铁道部、交通部、外贸部共同协调,从武汉江岸站开出一列快车,经由沿线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至深圳,专门运送出口香港的商品。
1962年3月20日,751次快车从武汉江岸出发,行程1254公里历时53小时,满载着运往香港的出口商品,开进深圳。在751次快车开行100列时,国务院决定,在上海、郑州加开两列快车(753、755次)。
这“三趟快车”,由外贸部牵头、内地各粮油进出口公司组织货源、铁道部组织运输,由华润公司在香港组织销售。 即使是在“文化大革””时期,三趟快车也从未中断过。负责此项工作的华润旗下公司五丰行至今在香港还有着很高的威望,“五丰食品”也受到香港人的普遍信赖。
“出口总代理”的艰难转型
早在建国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新政权,中国的贸易伙伴局限于苏联和几个新民主主义国家,正是通过香港这扇大门,中国才打开了通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通道。
1952年,华润公司被指定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划归中央贸易部管理。1954年德信行、五丰行和深圳南洋贸易公司并入华润,公司得到进一步改组和扩大。而当时陈云之所以能做出“政府统销”的决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正是基于他对华润的充分了解和信任。
直到1980年代中期,华润一直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及东南亚的总代理,保证香港市场供应,协助内地制订对港及海外出口计划、扩大出口,衔接货源并建立销售网络,与世界各国加强贸易联系,进口内地所需商品,赚取外汇,为计划经济年代的中国外贸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贸领域进入新阶段。华润的变革时代也随之来临。
当时国家允许各省、市、自治区到香港开办窗口公司,于是华润通过成立“省市联络部”,把国内同行带进香港,又把自己代理多年的出口商品交还给各省市——这意味着华润要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拱手让出。当“总代理”的地位不复存在时,华润也曾经痛苦、彷徨过。所幸,它并没有沉沦。
其实早在1977年下半年,华润就开始酝酿扩大实业投资。自1978年,四年中华润新办公司52个,其中独资29个,合资23个。自此,华润由代理贸易向自营贸易转型,努力发展中长线投资项目,重点投资了零售、房地产、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渐趋大型化和专业化,为今天成为香港和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奠定了基础。
1983年,华润将所管理的下属机构经重组转为以股权为纽带的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此后华润的业务由总代理贸易转向自营。
1986年华润开始接触资本市场,1992年,华润集团注资上市公司永达利,更名华润创业,成为华润系第一家上市公司,开创了中资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先河。1993年,华润创业收购励致国际30%股份,并于1994年顺利上市。1990年代中后期,华润旗下五丰行、北京华润置地、励致国际等企业先后成功上市,华润同时积极和国际资本接触,正式开始了借助资本市场壮大企业的发展阶段。2000年,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打响投资内地房地产的重要一炮。
从2000年起到现在,十余年间,华润围绕地产、超市、啤酒、纺织、电力、微电子、水泥、燃气、化工、医药、纯净水等领域,组织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由此扩大了今日华润的产业基础。这一举措,被当时业界称为 “红筹摩根”、“资本大鳄”。
宋林被查 华润换帅
75年的坎坷历程,使得这家红色央企本身载满盛誉。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番董事长宋林的严重违纪以致被查,不得不说是在其发展史上抹上了不太光彩的一笔。
2014年4月18日,中组部决定,华润集团总经理乔世波暂全面主持华润工作,接替被中纪委调查的宋林,来执掌这家业务极其广泛的商业帝国。
在这一变局之下,“步履蹒跚”的华润,不知是否能迎来新的机遇?(郭儒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