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昨日 (5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商务部官网了解到,商务部已于5月4日发布了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春季)》(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回顾了2013年全年和2014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并展望了2014年全年中国外贸发展趋势。
《报告》称,今年中国外贸面临外需不确定、出口竞争力不断削弱、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三大困难,尤其提出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乏力及相关抑制进口政策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
最大风险来自新兴经济体
《报告》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称美欧日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自主增长动力增强,财政紧缩压力减小,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3.6%,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世贸组织也相应提高了201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的预期,预计今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7%,比2013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但发达经济体积极推进“再工业化”,在保持高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其经济复苏与进口需求增长明显不同步。据世贸组织统计,2013年美国、欧盟进口额分别下降0.2%和3.4%,2014年前2个月分别下降0.1%和0.6%。
《报告》认为,中国外贸当前最大的市场风险来自新兴经济体:“新兴大国普遍经济增长乏力、进口需求疲弱。”
2013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多个新兴经济体采取提高利率、紧缩财政等措施。不少新兴经济体宏观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性矛盾叠加,经济仍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一些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
《报告》称,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先行指标来看,今后一段时期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相对发达经济体的优势将继续缩小,部分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国家经济增长状况甚至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为走出经济困境,一些新兴经济体推行结构性改革,加大财政整固力度,采取措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这将进一步抑制进口需求。
据世贸组织统计,以美元计价,今年一季度印度、巴西进口额分别下降12.6%和0.6%,前两月俄罗斯、南非进口额分别下降7.5%和7.2%。
新兴市场目前在中国出口增量中占比超过40%。《报告》认为,其进口需求持续降温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冲击。
贸易摩擦影响中国出口增长
中国近年来深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困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不仅发达国家层层设置贸易壁垒,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频频出台新的贸易限制措施。
根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共遭遇19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92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12年增长了18%,其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发起的案件约占2/3。2014年一季度,中国又遭遇11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27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23%。
从产业领域看,钢铁产品是中国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灾区”,发达国家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设限的势头没有根本缓解,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摩擦时有发生。
报告称,贸易摩擦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外部风险,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仍处于持续上涨期,削弱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报告显示,沿海地区出口企业用工成本在连续多年上涨后,2014年以来又上涨了10%~15%,目前已相当于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周边国家的2~3倍甚至更高。受成本上涨影响,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订单和产能向周边国家转移趋势明显。
这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市场份额。2013年,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美国、欧盟、日本市场份额比2010年高峰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
不仅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市场难,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亦如此。
根据《报告》,随着发达国家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重视和投入,中国相关出口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增大。
此外,人民币升值是每个出口企业都无法避免的汇改现实,虽然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小幅贬值,但2010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0%。
《报告》指出,“人民币相对竞争对手货币大幅升值,后续叠加影响持续发酵,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收汇周期长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