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黄浦(600638.SH)控股权的争夺,各方借助资管计划、信托展开了多场硝烟浓浓的战斗。
5月7日,新黄浦表示,上海新华闻投资最近通过连续增持,最终持有该公司17.92%股权,重登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宝座”。
刚过去的4月, 这场战斗的另一方中科创系,经过连续多月的二级市场增持,一度夺下新黄浦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位置。在幕后给“门外野蛮人”中科创系提供“弹药”支援的,正是海通证券、汇添富基金的两款资管计划。
“除了部分自有资金,其他都是靠融资。”中科创系一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在汇添富的资管计划中,融资和自有资金的比例为2:1。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资管计划已经在多起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的增持、收购中,通过提供融资、放大杠杆而立下汗马功劳。但这类产品的杠杆比例设置普遍谨慎,融资比例与自有资金比例最高为2.6倍。
借道资管计划杠杆操作
事实上,上海新华闻的幕后支持者是北京信托的德瑞股权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资料显示,这款信托规模为43.35亿元,甘肃信托和新时代信托合计认购32亿优先级份额,深圳市易建科技、北京盛宝通达电气工程、桥润资产管理和北京智尚劢合投资等4家法人机构认购次级份额。
较量的另一方,上海市中科创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中科创”)以及一致行动人深圳市中科创财富通网络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中科创”)之前也在不断增持。
2014年4月21-23日,上海中科创通过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买进1116.83万股,增持完成后,上海中科创、深圳中科创合计持有新黄浦9571.94万股,占新黄浦总股本的17.06%。上海中科创还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增持股份的可能。
作为原控股股东,上海新华闻投资此前持股仅为16.34%。因此,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在4月底的买进后,一度成为新黄浦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上海中科创、深圳中科创对新黄浦的一系列举牌、争夺控制权行动,开始于2013年8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统计,上海中科创在4月21-23日买进的1116.83万股,花费了1.69亿元,平均成本价为15.13元/股。以增持价格区间的平均值估算,仅2014年以来上海中科创就动用了近9.594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上海中科创、深圳中科创的净利润分别为-986万元、28.3万元,且帐上的货币资金并不充足,因此其选择借道资管计划进行杠杆操作。
2014年4月,上海中科创和海通证券合作,发行了“海通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市中科创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期限1年。
首先,上海中科创与海通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及其他各方分别签署定向资产管理合同;然后,海通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向证监会进行备案,资管计划在4月3日成立。
深圳中科创则通过“汇添富基金-兴业银行-双喜盛世3号资产管理计划”持有新黄浦1678.60万股,持股比例2.99 %。该资管计划成立于2013年7月17日,初始规模1.8亿元,其中深圳中科创出资6000万元。
上述中科创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资管计划里的初始资金以自有资金为主,另有部分股东借款,其它资金则是融资。
杠杆最高2.6:1
作为杠杆资金提供者,资管计划正频繁出没在收购、增持案例中。
今年1月底,沃森生物(300142.SZ)单一大股东李云春,通过平安大华基金的“平安大华汇盈1号资产管理计划”,增持沃森生物890万股。该资管计划的总规模为3.6亿元,其中李云春出资1亿元。
另一个例子是,今年2月下旬以来,喜临门(603008.SH)部分高管、员工和加盟商筹集资金设立“财通基金-新安9号资产管理计划”。自筹资金与融资资金比例为1:1.5,喜临门的实际控制人陈阿裕为资管计划融资提供个人担保,资金用于购买喜临门股票。
这款资管计划期限为2年。实际控制人承诺,倘若实现2014年对比2013年收入增长35%,利润增长30%;2015年对比2014年收入增长30%,利润增长32%的目标,所有参与增持人员的总投资年化收益率不低于15%,但融资利息及相关手续费用由增持人员自行承担。
如果业绩目标达成,而“新安9号”收益率低于15%,实际控制人将以现金方式补偿直至所有增持人员的总投资年化收益率达到15%;如果业绩未达到目标要求,则实际控制人向增持人员承诺5%的投资本金收益率。
不过,这一操作方式也有可能因融资到期或股票下跌,而给增持收购行动带来风险。
“即使资管计划只有1年期限,到期我们也不会通过甩卖股票的方式来筹集偿还资管计划的融资。”上述中科创人士表示,此前已经按照证监会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制定整体的计划,包括后续资管计划的处置等。(编辑 马春园 赵萍)
作者:刘振盛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