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4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586.27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出口1885.41亿美元,同比增长0.9%;进口1700.86亿美元,同比增长0.8%;贸易顺差184.55亿美元。
**新兴市场等不振致出口乏力**
刘学智分析,4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从上月-6.6%反弹到0.9%,欧美发达经济体复苏成为出口增长最大动力;而去年同期对港出口高基数,新兴市场及日本经济不振,是出口增长乏力主要原因。
一是以美欧发达经济体恢复性增长带动的全球经济弱复苏对中国出口有一定拉动作用。发达经济体复苏步伐加快,从一季度全球贸易增长情况来看,美国、欧盟一季度进出口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东亚地区整体出口形势较好。美国一季度出口增速3.2%;欧盟前两月出口增速0.73%,其中德国出口增速3.7%;一季度日本出口增速6.6%;我国台湾地区4月份出口同比增速达到6.21%。国际市场逐步趋于活跃,对中国出口带来利好。
美国经济增速加快,4月综合PMI继续上涨到54.9,连续11个月扩张,雇佣指数明显上升,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到6.3。欧元区4月综合PMI初值上升至54,创2011年5月以来新高,其中德国4月综合PMI初值升至56.3,连续第12个月高于50。美欧经济复苏促进国际市场需求提振,4月份中国出口美国同比增长12.03%,出口欧盟同比增长15.13%,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贸易伙伴,对美出口额315.01亿美元。对美国和欧洲出口增速已连续3个月回暖,发达经济体复苏对中国出口拉动作用有所显现。
二是基数效应导致对香港出口增速延续剧降,成为出口不振的最大扰动因素。由于虚假贸易导致2013年初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剧增,去年4月对港出口有57%的高基数,随着“虚假贸易”套利空间持续被挤压,今年4月对港出口增速继续大幅回落到-31.39%(今年前3个月份对香港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8.26 %、-24.29%、-43.58%),对整体出口增速造成较大抑制作用。如果剔除对港出口,今年4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增速为9.5%。未来几月随着对港出口高基数扰动因素的消除,出口有望回归正常增长态势。
此外,日本经济不振、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乏力是拖累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日本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或许是由私人部门透支消费能力促成的,二季度消费的下降将使得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经济前景预期下降显著。日本1997年曾上调消费税,此后十余年出现通缩与经济低迷,今年4月1日起将消费税税率由5%上调到8%,是否会重蹈覆辙引起广泛关注。4月日本制造业PMI降至49.4,投资信心指数从1月份的18.9大幅降到4、5月份的6.7、2.2,3月份经济观察家前景指数也降至3年来的最低值34.7,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速也从上月的11.03%下降到本月的2.6%。
刘学智指出,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两极分化,最大的市场风险来自于新兴经济体,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增长乏力,为应对资本外逃风险,许多国家纷纷提高利率、紧缩财政,导致其进口需求出现疲软,今年前2月俄罗斯、南非进口额分别下降7.5%和7.2%,一季度巴西进口下降0.6%。新兴经济体需求减弱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一定冲击,4月份中国对除印度以外的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均出现乏力,对东盟、俄罗斯、巴西、南非出口增速分别降为3.76%、3.01%、-3.75%、-14.9%,明显低于对发达经济体的增速,而中国对南非的出口已是连续3个月负增长。
从前4月的出口数据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长4.9%,加工贸易出口增长-6%,出现持续下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口回落明显。从出口产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乏力,前4月机电产品、集成电路、箱包及类似容器、家具及零件出口同比增长分别-5.2%、-58.4%、-6.1%、-7.3%。
刘学智预计,出口同比增速有望回升。具体而言,他表示,由于去年5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处于1%的低位,对港出口持续的高基数效应得以消除,有助于今年5月出口增速反弹。美欧发达经济体复苏步伐强劲,人民币持续贬值,有利于出口增长。国务院部署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的五项措施,包括扶持服务贸易发展扩大服务出口,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减少出口商检商品种类,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当前出口严峻的形势有望改善。然而,日本及新兴市场经济持续波动将继续成为出口增长的扰动因素,今年春季广交会采购商到会量和出口成交量双双下降,预示着中国外贸出口前景面临重大压力。因此,预计今年5月份出口同比增速有望弱势反弹回升,未来出口将处于低速增长态势。
**制造业扩张乏力等致进口增速处于低位**
刘学智表示,4月份进口增速从上个月-11.3%回升到0.8%的低速增长,中国经济弱势回升及港口囤货有助于进口增长,制造业扩展乏力及进口商品价格下跌是进口增速处于低位的重要原因。
一是国内经济弱势企稳是进口增速由负转正的主因。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及时出台一系列“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铁路、公路基建投资以及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将促进经济增长企稳,税收优惠及金融服务便利政策让企业经营环境总体出现改善。从3月份以来铁路货运量提升、全国发电量、中长期贷款占比走稳推动克强指数年内首现触底反弹,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正趋于阶段性回升,与进口增速由负转正相互印证。
二是进口商品囤货现象是进口短期回升的一个原因。自去年融资铜套利贸易导致中国保税区铜库存囤积了全球3/4份额以来,铁矿石成为新的进口贸易融资套利商品,并引发大宗商品的普遍港口囤货现象。去年全球一半的铁矿石出口到中国,进口量达到8.19亿吨,然而今年一季度粗钢的产量环比下滑约2%,钢材价格指数也跌至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出现进口与产出互为矛盾,铁矿石港口囤货现象严重,港口库存从去年0.67亿吨的低值上涨到目前1.13亿吨的历史高位。此外,今年初以来,大豆港口库存也从年初的490万吨上涨到660万吨。银监会已经要求摸底统计进口商品贸易融资,提别是铁矿砂进口融资,打击套利行为。大宗商品较高的港口库存囤货,表现出进口实际需求动力不足。
三是国内制造业扩张力度依然较弱对进口需求不足,是进口增速处于低位的重要原因。今年春节过后制造业生产恢复不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4月份制造业PMI为50.4,虽然环比小幅增长,但仍然处于同期最低;其中小型企业PMI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为48.8,小企业经营状况较差;从业人员指数处于48.3的低位,就业压力较大;进口指数为48.6,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进口需求较弱。
四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普遍下跌,进口金额增速整体偏低。4月份进口铁矿砂及精矿8339万吨,同比增长24%,而按照进口金额计算增速为2.1%。进口大豆650万吨,进口量同比增长63%。
虽然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进口均价普遍较低,导致以金额计算的进口增速较低。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小幅贬值,但不足以抵消大宗商品贬值幅度。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前4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铁矿砂、原油、大豆、未锻造铜及铜材、未锻造铝及铝材进口价格分别下跌11.2%、4.4%、8.1%、11.8%、26.8%。
刘学智并预计,进口同比将低速增长。具体而言,他指出,4月30日,国务院再次强调优化外贸结构,支持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必要的一般消费品进口,为进口增长带来利好。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相关项目的开展,对未来进口有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制造业扩张乏力导致进口需求较弱,当前大宗商品港口囤货现象严重,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对贸易融资情况开展调研,打击进口贸易融资套利行为,短期内中国进口增长缺乏动力。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弱势贬值趋势,将提升进口成本,不利于企业进口。综上因素,未来进口增速有望保持低速增长。
发稿:李铮/古美仪 审校:丁亮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