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军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际上增加了三地的紧迫性和共识,这个共识就是要更加充分互动,凝聚力量共同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中国北方经济最为活跃
的区域之一,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020.4亿元,连续多年领跑环渤海经济圈。就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天津滨海新区的企业发展等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曹建军。
曹建军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面临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也是滨海新区难得的发展机遇。
协同发展将成为产业舞台
《国际金融报》:从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来看,吸引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曹建军:就滨海新区来说,多年来一直在和北京进行着良好的互动,这是市场规律、产业规律的必然发展过程。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滨海新区的产业发展不断地创新升级,经济数据等各方面成果也走在全国前列。从空间、港口、制度等叠加优势出发,滨海新区将发挥空间载体和实践平台的作用。
据统计,2014年一季度,天津滨海新区国内招商引资到位240亿元,同比增长20%。吸引北京投资项目52个,投资总额达340.82亿元,包括工银金融租赁、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中建滨海壹号等一批新增续投项目。吸引河北投资项目22个,投资额达18.56亿元,包括天津北大荒综合物流项目、组建中茂国际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增续投项目。
《国际金融报》:您如何看待京津冀一体化中为了功能疏解而进行的产业转移?
曹建军:天津和北京、滨海新区和北京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经济互补增长,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际上增加了三地的紧迫性和共识,这个共识就是要更加充分地互动,凝聚力量共同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互动中找到合作共赢的实现方式,在合作中完成经济的增量发展。功能疏解,从经济规律来讲,一定是朝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努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可以说,就是产业的舞台,产业集群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互动每天都在进行
《国际金融报》:在您和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如何吸引他们来到滨海新区?
曹建军:跟企业对接过程,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综合考量,不论是升级调整,还是搬迁换址,对企业来说,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规划来综合考量。在我看来,这个过程不是说难度不难度的问题,要看我们滨海新区能不能具备企业需要的发展条件,具备了,那就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匹配不下来,说明还需要更大程度上去磨合。包括引进外资也是这样,问题一点一点解决,也是逐步积累的过程。
《国际金融报》:滨海新区经信委为京津冀企业互通做了哪些工作?
曹建军:我们非常倡导企业间的互动,帮助企业去认识区域,进而区域间的企业形成联动,从产业一体化角度、产业集群的角度,一起去形成市场的主导协作关系。我们滨海新区有很多细化的产业联盟,比如说智能制造联盟,我们也非常希望跟北京的一些对应的产业联盟能够形成企业联盟与联盟之间的合作,那么通过联盟与联盟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就有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渠道。举个例子,有些天津的企业要找科技创新的资源支撑,那么有可能找到北京的高校或者对应的科研机构,这种联系每天都在发生。
《国际金融报》: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下,您对滨海新区有哪些期待?
曹建军:肯定是滨海新区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机遇。利用这个机遇更深度地落实国家战略定位,这个可能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愿景。从我作为执行层面来讲,就是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重大战略机遇,来落实滨海新区的国家战略定位,反过来以滨海新区的国家战略定位来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协同连通性。
滨海新区成立之初,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从加强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到新区借重北京资源战略,再到深化京津冀经济协作,京津冀的合作已开始多年。(来源:国际金融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