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双方最近唇枪舌战的频率来看,双方关系已经进入就分歧进行公开辩论的时期。中美双方仍然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但公开辩论无疑已经成为双方对话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公开辩论与合作并存的状况,为中美建交三十余年来未曾见的局面。
进入五月以来,中美双方比较引人注目的“交锋”已有多次,例如,双方围绕网络攻击展开的公开斗争和针锋相对的辩论,又如,中国首次派出军队和外交部以及全国人大官员共同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针对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以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言论,发表了态度鲜明的回应。据报道,近日举行的G7峰会联合声明将首次点名批评中国。如果美国及日本等追随者继续利用各种国际场合向中国发起攻击和挑战,中美“交锋”的频繁展开将不可避免。
中美的辩论涵盖了东海问题、南海问题、网络问题等主要分歧点,同时涉及“霸权”这类更为宏大的意识形态和战略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回应奥巴马西点军校演讲时,引用中国典故,提出了霸权是否仁义、以及究竟做“罪己”的禹汤还是“罪人”的桀纣等问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在反驳美国防长哈格尔的攻击性讲话时,更是明确批评,“这是一篇充满霸权主义味道、充满威胁和恐吓语言、充满鼓动亚太地区不安定因素闹事挑事、充满非建设性态度的演讲”。美国霸权是中美之间几乎所有重大分歧的关键问题所在,中方积极主动地提出和讨论“霸权”,抓住了真正的要害。
中美之间辩论的展开,对于中美对话的发展而言,是一件好事而非坏事。与那种无关痛痒、流于形式的空洞对话相比,务实的辩论对于双方的进步都有好处。根据著名对话哲学家巴赫金的说法,“理解行为中包含着斗争,而斗争的结果便是相互改变,相互丰富”,即使两种文化出现了这种对话的交锋,它们也不会相互融合,不会彼此混淆;每一文化仍保持着自己的统一性和开放的完整性,然而它们却相互得到了丰富和充实。
以往两国从双方辩论中都获益非浅。五十年代以来围绕人类道路问题的思想辩论,为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在六十年代取得历史性的大进步,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即来自于当年北京对美国黑人斗争的强大声援。
今天同样可以期待中美辩论对于双方的建设性推动作用。例如,就中国而言,这些辩论可以促进中国进一步加强周边外交,对目前充满多种可能性的中越关系、中朝关系,尤其需要全面权衡、审慎考量。又如,既然中国批评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那么,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时候,也就要更加注意保持以往的优良传统,以更主动的国家行动制衡那种唯利是图的跨国市场扩张。再如,中美辩论应当成为促使中国心态更为开放的动力,即更积极地将这些辩论作为充实自己的机会。目前一些领域已经出现这一态势,一个重要例子是,中美网络安全斗争将推动网络产业国产化程度的提升。类似进程在今后一段时间估计将更多地出现。(编辑 祝乃娟)
作者:吴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