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卓颖 上海报道
2014年6月3日,美商务部公布对华太阳能电池“双反”调查案中的反补贴初裁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强制应诉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NYSE:STP)和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NYSE:TSL)的反补贴税率分别为35.21%和18.56%,其他中国企业的全国范围(China-wide)反补贴税率为26.89%。
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裁决税率远高于中国光伏企业预期。为此,部分光伏企业已经早作准备,在二季度已经调高向美国出货量,加紧囤货。未来,被重复提起的“海外建厂”策略将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选择。
解决方案:价格承诺和征收基金
此次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事实是2011年第一次双反的延续。美国第一次对中国光伏行业“双反”的对象,是用中国大陆电池片生产的电池组件,2012年的仲裁结果是,对中国出口的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受此影响,大陆光伏企业使用大陆以外地区,主要是台湾生产的电池片生产组件,以规避“双反”。
这次“双反”就是针对大陆的规避手段而采取的行动,“双反”对象为所有在大陆生产的组件,包括自台湾地区和其他市场经济第三国电池在中国大陆组装的组件,这使得中国企业唯一的退路被堵死。
此次“双反”对象覆盖所有单晶和多晶产品,另外,由于美国承认台湾的市场经济地位,对台湾光伏企业没有进行“反补贴”调查,但仍然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台湾厂商茂迪与昱晶担任应诉人,目前这两家企业皆已向美国相关单位递交所需文件。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告诉记者,去年中国光伏企业的组件销售,亚洲市场占比为40%,欧洲为20%,而美国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15%-18%。阿特斯太阳能(NASDAQ:CSIQ)CEO瞿晓铧计算,2014年美国光伏市场的装机预计为5-6GW,以中国出口组件占到50%计算,也有3GW的出口量。3GW的组件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换算成20亿-30亿美金的销售额。
虽然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美国市场所占比重在逐年减少,但中国企业仍然在争取。一位业内企业告诉记者,目前受影响的光伏企业正在准备应对措施,其中与美方达成“价格承诺”被列为第一方案。“但是美方对于这个方案并不感冒,此次他们的态度很强硬。”该业内人士坦言。
上述人士还透露,如果第一方案不能达成,国内企业或将被动接受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提出的方案,内容为向进口组件征收基金用于资助美国的光伏制造业,征收基金的比例应该会低于双反税率。“这个方案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谈,预计还会持续半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在美国商务部6月3日公布反补贴初裁结果后,7月28日还将公布反倾销初裁结果,12月11日公布反倾销、反补贴终裁结果。2015年1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最终裁定是否征税。
应对策略:备库存和海外建厂
由于美国对中国最终的仲裁要到今年12月才公布,在这期间都属于追溯期,所以中国光伏企业在这期间都不会向美国出货。今年下半年,中国企业只能卖在美国当地的库存,理论上,在美国库存多的企业业绩会比较好。
根据一位业内人士的统计,在美国出货的7-8家中国光伏企业目前在美国的库存都不是太多。“每一家在40-50兆瓦左右,这大概是两个月的出货量,所以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总库存为400兆瓦左右,这个库存可以支持到第三季度,10月以后,双反的影响就会在价格上反映出来,届时美国的组件价格会有上涨的趋势。”上述人士表示。
上述分析师还表示,中国是否就此失去美国市场,还要看7月底公布的反倾销结果。他给了记者一组数字,目前美国当地的组件价格为3美金/瓦,而中国出口的组件价格为不到2美金/瓦,如果仅仅只有反补贴税率,中国组件在当地仍然有价格优势,如果反倾销的税率过高,中国企业就将失去美国市场。
但是中国企业仍然已经开始早做准备,开始了全球化生产的布局。如一位晶澳内部人士透露,晶澳太阳能(NASDAQ:JASO)就已经在南美建设了一期150MW的组件产能,在美国和欧洲也有产能布局。晶科能源(NYSE:JKS)也有在南非布局产能的打算。
在美国以外,其他国家也在效仿这种“双反”策略。5月13日,印度反倾销局裁定,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光伏倾销幅度分别为100%至110%、70%至80%,损害幅度分别为90%至100%、65%至75%。5月14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和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海外建厂是大势所趋,在全球布局的速度也会决定未来谁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目前,中国光伏企业正在经历又一次整合,双反也会加速这一整合的速度。
受此影响,6月4日,中概太阳能股票全面下挫,英利新能源、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阿特斯股价纷纷大幅下跌。(编辑 徐炜旋)
作者:蒋卓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