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金融与实体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共生共荣、相互依存、同舟共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金融的衣食父母,实体经济陷入了困境,金融也很难独立繁荣和发展。同样,在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成为社会资源配置重要机制和渠道的条件下,实体经济也依赖于金融更好的服务。他强调,金融必须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不能搞自我创新、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否则会酿成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
王兆星介绍,在国务院发布支持实体经济的十条措施之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都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首先,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方面,中央银行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也增强了金融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加强结构的优化和调节。第三,进一步扩大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资金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信贷以外,银行业也进行了其他创新,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租赁等,也对实体经济提供了资金的补充支持。此外,更多地向机构发展、业务发展等方面倾斜,包括村镇银行的发展,更多地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同时也鼓励银行开辟更多的渠道,创新更多的产品,来为实体经济服务。
王兆星坦承,当前正处于经济下行、结构调整、去产能去杠杆时期,金融风险会有所暴露和上升。因此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同时又要防范风险。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既要保证总量的适当供应,又要解决结构的问题,要使这些资金能够真正流到需要支持、需要强化的领域和企业,包括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企业、“三农”和小微企业。
他还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每年我们都有七八万亿的贷款增量,把新增贷款用好、用活,真正投入到所需要的领域和企业,使它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负责资产结构优化。”
王兆星介绍,目前银行资产已经达到130多万亿,贷款有70、80万亿的存量,因此,搞活1%的存量就是增加了有效供给,就会满足更多企业的现实资金需求。他提出,要进一步扩大资产证券化的步伐,加速资金周转。对于那些已经无望收回,形成呆账的尽快加以核销,使资金能够运转,使企业能够减轻负担。
“在期限的配置和相关政策方面,鼓励加速资金周转,使资金存量得以更好的释放。所以,在总量、结构、增量、存量这些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样才能真正使资金有效供给能够进一步增加。”王兆星说。(中新网财经频道)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