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随着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持续发酵,物流金融风险再次引起各界重视。
昨日(6月15日),国家级行业协会联合支持的首家全国性物流金融业务全过程管理与增值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据相关人士介绍,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上线的首要功能,就是针对此前物流金融中时有出现的“重复质押”手段。
中国银监会统计部副主任叶燕斐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个平台对仓单重复质押有一定限制作用,但是对假单并没有太大制约性,假单主要是靠骗贷,要靠第三方监管,我国应该完善第三方监管的责任和义务。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
近年来,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愈加深化,物流金融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物流金融业务规模在2012年已达到3万亿元。
然而,从华东钢贸危机到近期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均暴露出物流金融业目前面临的风险。
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总策划刘景福表示,现在,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瓶颈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广的管理跨度下,金融业、物流业和第三方监管企业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团队建设比较滞后,全行业的管理比较薄弱。
“随着国民经济下行压力,中小企业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有些企业铤而走险,重复质押解决资金需求。同时,在客户、银行业、物流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容易产生误导,信用体系缺失等都是物流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刘景福说。
据了解,国内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银行,基本上都与多家大型物流企业签订了“总对总”合作协议,但是整个物流金融业务基本上属于点对点各自经营的状态,造成了银行与银行之间、物流监管企业与物流监管企业之间的跨行、跨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各自形成信息孤岛,进而导致物流金融业务隐藏着极大的潜在风险。
“对于出现的恶性事件,监管员可以通过建立失信人名单制在平台上查询到,而一些质押资产可以在平台上拍卖。”刘景福说。
第三方监管有待完善/
据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人士介绍,与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仓储协会共同建设的“全国担保存货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针对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企业的备案、资质、仓储管理与仓单管理的公共信息平台。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选庆表示,上述平台关键是取得银行的信任,这个平台由各方协会联合支持,跨行业的协会联合支持尚属首例,对银行、物流企业、融资企业都有益处。
“从政府的监管角度来说,物流金融业涉及很多部门,商务部去年出台了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动产质押监管企业评估标准、服务规范,今年将出台担保、第三方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下一步将准备与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相关的调研。”王选庆说。
叶燕斐表示,目前,整个物流等批发零售的不良率可能超过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领域,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金融基础设施,也就是动产质押登记系统,造成物流行业、批发零售行业重复质押,第三方监管又没有履行责任。
据叶燕斐介绍,美国动产质押都需要有登记,为了避免一个动产多次到不同银行质押,一个地区的银行就组织起来,并成立动产登记部,企业业主的名单按照字母排序,后来随着由州运作,经济署专门做动产质押,起到了公示、排序的作用,而且各州都联网,银行随时可以查到企业对动产的质押情况。
不过,叶燕斐也坦言,这个平台对仓单重复质押有一定限制作用,但是对假单并没有太大制约性,假单主要是靠骗贷,我国应该完善第三方监管的责任和义务。
某物流公司总经理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出现一些假仓单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人管。
“美国第三方监管个人要投责任险,而且需要联邦政府发执照才有资格监管,时常进行突击检查,所以第三方监管制度和动产登记质押是我们避免物流或者整个批发行业减少融资难、融资贵的基础设施,中国目前第三方监管还比较缺失。”叶燕斐表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