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随部分特约审计员赴北京 、上海等地,对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正在进行的金融审计项目开展调研,走进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要关注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高度重视提高金融业防范风险和应对危机能力,并把审计作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利器”。这次金融审计将揭露重大违规问题和系统性风险列为主要内容。对此,特约审计员们也给予高度关注。
“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要关注金融风险,要防止局部风险诱发全局风险。”特约审计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汪昌云说。
当了解到目前国家开发银行支持“走出去”战略任务很重,业务范围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汪昌云指出,有限的监管力量分散到这么宽的领域,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一定要做好贷前、贷后监管。
在位于上海浦东的交通银行总部大楼,特约审计员们听取了正在这里开展现场审计的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副特派员黄建宇的汇报。黄建宇说,近年来交通银行改革力度加大,创新型业务发展很快。
对此,特约审计员们特别指出,越是新业务、新领域越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审计人员应密切关注新型理财产品、非信贷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等,着力揭示其中存在的规避监管等问题,防止局部风险演变为系统风险。
“风险总是存在的,就像每个人体内多少都有一些致癌基因,但得不得癌症还要看自身免疫力。”特约审计员、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指出,防范金融风险一定要注重发挥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功能。
“信息技术为审计"精确制导"
据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吕劲松介绍,近年来,金融审计发挥数据集中优势,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维护财政资金安全、推动反腐倡廉等方面有效地发挥了服务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功能。
从2008年起,审计署先后在交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审计数据平台”,实现了对上述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实时监督,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多起重大案件线索。
2011年,审计署对邮储银行进行审计。通过对浩如烟海的财务数据认真分析比对,审计人员发现三家中介公司在帮助多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取得邮储银行数十亿元专项融资过程中得到了上亿元“顾问费”。审计人员据此初步判断,可能存在向银行内部人员的利益输送,并顺藤摸瓜最终查出了邮储银行原行长陶礼明腐败大案。
“这次金融审计仍以数据分析为统领。”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审计组副组长杨卫东说,他们抽调精兵强将对总行数据集中进行分析比对,发现线索后再移交总行下属分支机构审计组进行延伸审计、重点突破,从而实现了上下联动、精确查证。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欧阳昌琼已连续担任了两届特约审计员,并参与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审计项目调研。与以往接触到的投资审计相比,这次金融审计运用的“大数据分析”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信息技术贯穿审计全过程,基本实现无纸化,为发现重大案件线索提供了"精确制导"。”
“这使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成为可能。”欧阳昌琼认为,通过日常数据监控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金融机构异常经营状况,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
“发挥特约审计员参谋咨询、桥梁纽带、民主监督作用”
据审计署办公厅副主任丁德明介绍,审计署自1991年建立特约审计员制度以来,先后聘请了4届共47位特约审计员。这次调研是去年10月第四届特约审计员受聘以来首次开展的调研活动。
“这次调研成果很多,完全可以形成一个调研报告,从特约审计员的视角关注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建设性意见。”特约审计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建议,今后每次调研都应形成调研报告,充分利用特约审计员这个渠道将审计成果反映到决策层面。
特约审计员的关注点不仅在被审计部门,也包括审计部门。
特约审计员孟安明建议,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除了查账本、看数据,还要与被审计单位的干部群众接触,积极接受群众举报,从中发现案件线索。
特约审计员欧阳昌琼说,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改革措施出现“落地难”。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分析运用,围绕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审计“倒逼”改革,防止屡审屡犯。
特约审计员张彤说,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审计人员受到双重考验:一方面,要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另一方面,长期在外出差,工作十分辛苦。因此,对于审计人员,既要加强廉政教育,也要在工作和生活上倍加关心。
“今后我们要多开展这类活动,充分发挥特约审计员的参谋咨询、桥梁纽带、民主监督作用。”丁德明说。
作者:张晓松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