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夫人程虹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开始对英国的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3年来首次访英,也是对去年12月卡梅伦首相访问中国的回访。和以往多次的国家领导人出访一样,李克强此行同样是一场经济外交之旅,有大量企业家随行,并将签署大量的合 作协议和订单。只是这次的经济外交,和以往的有些不同。
李克强的首站行程是前往温莎堡,会见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随后到唐宁街十号与首相卡梅伦会谈,二人会后共同见记者。卡梅伦称,中英已建立强而有力的经贸关系,此次将签署的经贸合约总值140亿英镑。而在刚刚发表的《中英联合声明》中,英国表示欢迎中国企业继续投资英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核电、高铁、海上风电和光伏项目。
显然,和以往单向的中国向外国采购物品和服务、提供各种优惠和好处的订单外交不同,中英经济合作还伴随着中国要求英国扩大市场开放、拓展中国制造出口份额的明确考虑。虽然有些要求英方因为国内政治方面的考虑一时难以答应,但中国经济外交变阵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此次李克强访英,属于传统施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升伦敦在人民币离岸交易中的地位。今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在伦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李克强访英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于北京时间6月18日晨宣布,决定授权中国建设银行[-0.24% 资金 研报](伦敦)有限公司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英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外汇交易市场,中国内地和香港之外的人民币支付有2/3发生在伦敦,上述措施有顺势而为的成分,但确实有助于弥补英国人民币交易基础设施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伦敦作为全球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
除此之外,英国能源巨头BP宣布,会与中海油签署价值2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气合约,期限20年,主要供往中国东南部。这同样属于中国向英国开放市场、采购物品的传统“订单外交”的一部分。但除此之外,中国在核电和高铁等基础设施领域开始向英国提出开放市场的要求,这种做法以往并不多见。
此次140亿英镑的合同中,一个很大的突破是确认中国企业将参与英国核电站的建设,而此前中国企业参与英国西南部萨默赛特郡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电站建设一事,曾经在英国引发了巨大争议。定于2023年建成的欣克利角核电站不仅是英国首次接受外资建设民用核电站,也是近30年来英国的首个新建核电站。该核电站原本是由英国本土企业森特理克集团(Centrica)与法国能源公司EDF合资建设的。之前英法企业的谈判十分顺利,但2013年初,森特理克却意外宣布无力承担前期的巨额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两家企业中广核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才加入到这桩交易中。但很快有英国人打着“国家安全”的大旗,对中国参与建设和运营英国核电站表示担心和忧虑,认为核电设施是一个国家敏感的战略资源,质疑获准参与的中国公司有强大的政府背景。从此次李克强访英的情况看,英国政府显然已经消除了这方面的顾虑,对中国核电企业打开了大门。
这两年中英之间另一个引发强烈关注的经济合作领域是高铁,中国希望参与2012年卡梅伦政府宣布启动的英国第二条高铁(HS2)项目。英国的第一条高铁HS1从英国伦敦穿越英吉利海峡至法国巴黎,HS2线路则是从伦敦到中部的伯明翰,再从伯明翰一分为二至北部城市利兹和曼彻斯特,总长525公里,预计2026年动工,2033年完成。由于英国国内同样有和核电类似的对中国企业的担忧,英国官员此前一直强调,中国方面不会直接参与由英国纳税人埋单的铁路建设工程。这意味着,中方只能投标申请HS2的运营权,或投资于沿线的外围项目,如车站周围的开发项目。不过,中国方面更倾向于建设高铁的主体工程,而非外围的建设。从此次访问的情况看,两国在这一问题上还没有达成最终共识。
中国经济外交能在英国取得一定的突破,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经济实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日益强势,不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要求。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前夕向英国提出了警告,呼吁英方不要在人权问题上做文章,否则可能影响良好的经济关系;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更是直言不讳地说,英国已经衰落,现在中国人谈到欧洲的顺序已经变成德法英。这些言论以往是不可想象的。而中英经济联系的密切——中英货物贸易额从2009年的392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700亿美元,2015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过去两年中,中国在英投资达130亿美元,超过此前30年的总和——也让英国在女王接见等礼仪安排和市场开放等实质问题上不得不对中方低头。
其次,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自打3年前英国联合政府上台以来,英国外交部就有向“对外经贸部”发展的趋势,外交部的官员们都成了打着米字旗的推销员,大力推介英国,招商引资,政府还将不少驻外使领馆也改造成英国“外向经济的桥头堡”。而英国传统上是重商的国家,国内市场狭小决定了英国大部分时候都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因此,英国一直没有类似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那样的机构,从经济和政治意义上检查外国投资,市场开发程度属于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
第三,英国意识到国际经济版图的变化,愿意对此进行顺应。这是英国善于审时度势的国民性格决定的。历史上,无论是《大宪章》对国王权力的约束,还是英美之间国际政治经济权力的转移,抑或是战后殖民地的纷纷离去,在不可改变的让步面前,英国从来不做无谓的抵抗,而是想方设法保存实力,适应能力一流。目前,一方面奥巴马是有史以来最不重视欧洲的总统,英美特殊关系转淡;另一方面,世界经济重心正向南方和东方国家转移,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对英国的未来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在外交上进行调整,欢迎甚至拥抱中国这个世界经济新贵,在市场开放和签证等方面给予便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