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家庭农场养殖的浙东大白鹅。 林波 摄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收获南美白对虾。 林波 摄
图为泮孝球正在收割西瓜。 林波 摄
中新网宁波6月20日电 (见习记者 林波)“冬天种蔬菜果蔬,夏天养殖南美白对虾,在同一块地域里面,既可以种蔬菜,又可以从事渔业生产,通过虾—草—鹅—鱼的生态循环轮作模式,不产生任何废弃物。”近日,在浙江“走基层建设美丽浙江”集中采访活动上,宁波市象山县新桥镇副镇长陈顶峰大力推荐新桥镇的家庭农场。
自2003年象山县提出创建生态县目标以来,2004年10月象山县成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10月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县。这些年来,象山县新桥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创新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象山石昌(现代渔业)家庭农场位于象山县新桥镇,是集育苗、养殖、销售于一体的南美白对虾全大棚养殖场,是象山典型的知识型和技能型家庭渔场,主要以家庭成员为生产、技术、销售骨干。农场拥有养殖基地600亩,其中标准钢架大棚276亩,固定资产1800万元,并带动周边形成浙江省规模最大的3000余亩南美白对虾全大棚养殖基地。
2009年以来,象山县大力推广渔农牧三业结合生态循环轮作模式,主要特点是以南美白对虾全大棚养殖为主,一年养殖二茬对虾,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这近6个月养殖空闲期,在塘内栽种一季蔬菜、瓜果和牧草等农作物,种植的蔬菜、瓜果直接上市。上半年农场种植了460亩的西红柿、夜开花等蔬菜,由于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被各地经销商和超市抢购,产品供不应求。
在现场,记者看到,石昌家庭农场的养殖塘里养着浙东大白鹅,一旁的大棚里养殖着南美白对虾。据陈顶峰介绍,现在正是南美白对虾上市的季节,一斤南美白对虾每斤可以卖到23元。
在一旁的西瓜地上,泮孝球正在摘西瓜。他告诉记者,这块地原来是养虾的,抽干水后用来种西瓜肥料较足。“这是我摘的第三波西瓜了,这里种出来的特别甜,销量非常好。”
寻求生态循环模式
据了解,石昌家庭农场采用全大棚“虾菜(瓜)”等生态循环轮作模式能够有效吸收池塘底质的氮磷,能使塘泥氮磷含量下降2030%,达到了改善池塘底质的目的。其中2012年种植的16亩甜瓜亩产值9000元、亩效益5000元以上。2013年种植了200亩的西红柿、夜开花、茄子、花菜等有机蔬菜;同时引进“泰国国鱼”笋壳鱼等新品种混养,实现生态和综合效益双丰收。
陈顶峰指了指一旁的鹅塘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塘以及西瓜地说道:“现在我们镇上寻求的是生态循环模式,不产生任何污染。”
谈及创办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家庭农场,泮孝球表示:“主要是能增加经济效益,并且不产生污染。”
经过几年的发展,泮孝球告诉记者,现在每年的产值效益可以达到每亩地2万元以上,其中南美白对虾每亩月1.3万元,种植瓜果蔬菜约7000元,“就是说一亩地,我可以产出两块地的产值,另外也不会产生各种废弃物和污染。”
在陈顶峰看来,农业生态循环的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生态、效益与农业的功能结合起来,除此之外把农业的观赏功能、旅游功能、农业的文化结合在一起。”
据了解,目前新桥镇有36家农村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占地面积约1.6万亩,农业产值1.6亿人民币。
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通过生态县建设的有效实践,象山县的生态经济不断壮大,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文化大力弘扬,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实现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统计,2013年,象山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3.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渔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0175元和18127元。全县规上工业产值达到470.9亿元,共有亿元企业85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上市企业5家。
象山全县空气质量总体保持在优良水平,自去年4月份开始检测PM2.5以来,优良率为88.3%,居宁波全市各县市区前列。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城乡绿化造林成效明显,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7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6%,其中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达44.2万亩。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杭州举行,全会明确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美丽浙江建设各项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到2017年,美丽浙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争取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在此基础上,再经过较长时间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山绿、地净”,建成“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