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欧央行的“纸老虎” 德拉吉“乾坤独断”释放如潮流动性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莎莎
欧央行的“纸老虎” 德拉吉“乾坤独断”释放如潮流动性

  德拉吉这一次力压德国,“乾坤独断”释放如潮流动性,难道只是一只“纸老虎”?

  欧洲的民主制度决定了,如果绝大部分老百姓无法理解,那再有先见之明的改革,也很难实行。谁会敢于为了尚不确定的未来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哪怕一丝一毫的好处呢?温水煮青蛙,总是比滚烫的沸水,更舒服、更容易接受。

  为什么企业不愿投资?“作为职业经理人,眼前利益比长远利益重要得多。假设我是CEO,现在我开始投资,那么短期公司的财务报表必然不如以前好看,再加上如果我的公司是上市的,那股市就不会给我好脸色,那我立刻就会被解雇。”

  欧洲的三个选择,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一样,说到底源于对经济学最根本问题的对立:消费与投资,究竟哪个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尽管听起来有点傻,但显然令全球最聪明、最有势力的决策者,纠结反复,无法理清。

  欧洲央行6月会议,“负利率”是最惹人眼球的,但其实这远非重点和本质。

  现在摆在欧洲面前的选项,很明显的三个就是:美国式“少改革+多印钱”的QE,德国要求的“少投资+多改革”,中国式的“大规模投资+改革”?

  负利率也好,欧版QE也罢,分析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真正的关键在于:欧洲是否已经下了决定,明确转向于美国式的“印钱”“注水”,而舍弃另外两种选项,来挣扎逃离长期低迷的经济低谷?

  很明显,“印钱”“注水”药方多数人不看好。诺贝尔奖经济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斯宾塞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也许欧洲央行只需要吓唬吓唬市场,就已经足够对抗通缩了。”

  斯宾塞根本就不认为欧央行政策能真正实行,也许从头到尾就是个“纸老虎”。正如二战时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大获全胜,被后世证明为“战术的巨大成功,战略的重大惨败”一样,靠“印钱”“注水”这类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调控欧元价格,在伦敦前副市长约翰·罗斯义看来很可能是“前进5步,后退10步”般无意义的闹剧。

  欧洲到底该选哪一条路?记者采访国际、国内多方专家,期望为读者解开欧洲困境的真实路径。

  欧央行的意图

  欧央行的宽松政策,为国际融资者提供了更低成本的资金,此次一揽子计划如果成功阻击了通缩,那么将对全球都有利。当然,这只发生在成功击退通缩的情况下

  为什么迈克尔·斯宾塞说是“吓唬吓唬”?因为许多措施是“拟实施”,相当于警告市场,“欧洲央行希望它的负利率政策能迫使银行向公司提供更多的贷款,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附带通货膨胀的预期,顺便也能刺激欧洲的经济,而且还能给物价施加一个上行的压力。”罗斯义分析。

  不过,虽然金额不大,但关键是欧洲央行展现了机制的改变。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宏观分析师李一民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次会议最大的意义在于,欧洲央行拟用彻底的方式,保证流动性的传导通畅。”

  为什么说彻底?具体有哪些措施?

  第一项措施相当于中国定向降准,而且绕过商业银行:针对家庭及非金融企业贷款的更长期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以促进家庭消费、企业贷款,初步规模为4000亿欧元,2018年到期。“之前欧洲央行做LTRO,是把钱放给商业银行,寄希望于商业银行投放贷款给企业,结果传导不畅,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并未投放信贷,反而提前偿还LTRO。”李一民向记者介绍,而定向投给家庭及非金融企业贷款,就可以直接刺激贷款需求。

  但市场容易忽略的是,这项4000亿欧元的“注水”只是“拟实施”。真正实打实的注入,就是结束SMP(证券市场计划)的冲销,即不再回收流动性,也就相当于向市场“注水”。李一民估算大概为1650亿欧元。

  那欧洲的负利率及一揽子计划,谁将是最大受益者和受害者?

  “负利率首先伤害的是商业银行,因为他们如果存款到中央银行,就要倒贴钱,而这部分成本很难从商业银行的客户中赚回来。不过,因为目前利率已经很低,所以利率再调成负数,也变化不大。”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告诉记者。

  另外,同时颁布的LTRO对金融系统非常有利,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商业银行向南部国家提供贷款,但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分析,“因为欧洲央行要对欧洲的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表风险的评估,在评估完成之前,商业银行并没有太大动力来提供贷款。更重要的是,企业贷款的需求也不旺盛。”

  欧洲央行6月会议最明显的国际意义就是,在国际融资者担忧美国升息时,欧元区为国际融资者提供了更低成本的资金,因为欧元区维持极低利率的时间,将比美国、英国都要长。

  “这意味着,只要此次一揽子计划成功阻击了通缩,那么将对全球都有利,因为它增加了全球的需求。当然,对于出口到欧洲的企业,原来依靠欧元升值来赚钱的利润,就将降低。”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分析。

  通缩的恐惧

  定量宽松的经济理论,很少真实发挥该具备的效果。降低利率,不仅不会促进企业投资,反而流向金融市场堆积泡沫

  低利率最常带动的就是股市。“去年欧洲股市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全球涨势最猛的10个股市中,8个都在欧洲,危机最重的意大利、希腊,股市也涨势最猛。”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向记者介绍。

  “光股市涨有什么用?资本不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没有增强,股价再虚高也没用。”姚淑梅提醒记者。

  除了资本流向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根本不想贷款投资和生产,那么利率再低也作用不大。“欧元区经济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非是银行不想贷款给公司,而是公司不想跟银行借钱。因此,欧洲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对改善这种境况毫无效果。借用凯恩斯的名言,这就像是在‘推一根绳子’。不管银行提供多少贷款,公司都没有投资或借款的动机。”罗斯义分析。

  此次一揽子计划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欧洲的通缩率在5月下降为0.5%。这在欧洲央行看来,已经是极其危险的警报。而一揽子计划宣布之后,通胀率被认为必然有较大改善。

  欧洲央行的目标通胀率是2%,而据沈建光介绍,5月的调和CPI同比增速仅0.5%,比4月继续下行0.2%,这已经是连续第16个月低于2%的央行通胀目标。同时,欧洲央行将中期通胀目标进一步下调,2014年通胀率只有0.7%,而即使到2016年第四季度,也只能达到1.5%。

  这急坏了欧洲央行。“对于将物价作为货币政策最主要目标的欧洲央行而言,第一要务是防止通缩持续,以免陷入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沈建光分析。来自比利时负责并购的Stibbe律师事务所Jan Bogaert,向记者坦言,“欧洲普遍弥漫着担忧,担心类似于日本式的多年灾难,通缩加经济低迷加高失业率。这是欧洲企业不愿投资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通缩问题这么关键,让欧洲央行如此紧张?

  通缩意味着经济衰退。“通缩非常可怕,不消费不投资,市场没有活力,经济不发展,反而要衰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长叹一声,表达自己强烈的担忧。

  欧洲会否陷入通缩?按照常理,至少短期不会,至少有欧洲央行撑腰。“我觉得欧洲不可能通缩,因为欧洲央行不可能允许这件事发生。”迈克尔·斯宾塞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姚淑梅、沈建光也向记者表示,此次一揽子计划后,欧洲陷入通缩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问题在于,常规经济理论已经不适用于目前欧洲的困境。

  “我甚至怀疑,全球正面临百年大萧条以来的最大危机。我们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大家都没预测到。现在大家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陈凤英向记者谨慎地表示。陈凤英所指的,百年大萧条以来的最大危机,主要源于此前欧洲央行向市场“注水”不仅没有刺激通胀,反而导致进一步通缩。

  如果说陈凤英前瞻的危机可能离我们暂时很远,但有一点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肯定的是:全球低利率、低通胀时代将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尽管美国正在逐步缩减购债规模,但利率仍将在数年内保持极低的水平,这意味着全球量化宽松的实质,并不会随着QE缩减这一形式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扭转。

  而对于欧洲,利率、通胀率的极低水平,或许将维持数十年。当记者问美国伊略艾特管理公司总裁Mark Daniel Elliott,欧洲的低通胀到底要持续多少年?他感叹,这是最难预测的问题,因为受到欧洲央行和政府的干预。但他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万分肯定地判断,“至少未来的数十年,美国也差不多,但比欧洲好一点。”

  为什么“注水”不管用

  作为官员,想方设法粉饰自己任期内的经济表现,把能隐藏或推迟的问题,推给继任者,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一心态同样也影响了职业经理人,大胆的改革总是需要牺牲,但凭什么是我

  QE有用吗?这真是个很傻的问题,如果没用,欧洲央行官员、欧洲这么多经济学家,为什么会选择那个方向呢?

  但关键在于,所谓的有用,牺牲的是谁的利益,满足的是谁的利益,而效果又能维持多久?这是“注水”无法有效的根源:机制扭曲,力量传导不通畅。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了欧洲民众对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个人感受。负责公司并购的Stibbe律师事务所合伙人Jan Bogaert说,“欧洲普通民众对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并没有明显的直观感受。”管理百亿美元资产的Adveq投资管理公司主席Bruno E. Raschl也向记者坦言,“从个人生活的角度,我没感觉欧洲央行对我有什么影响。”

  既然民众没有明显感觉,那么欧洲央行决策更多考虑政治利益就足够了—只要没有触犯民众的底线。于是,“注水”自然成了最简单易行的方案。

  “量化宽松,真的就像温水煮青蛙,饮鸩止渴,为了暂时经济数据好看一点,却埋下了巨大的祸根。如果将迎来全球QE的那一天,我想起来,自己都觉得真是太恐怖了。”姚淑梅向记者感叹,美国、日本、欧洲等各主要经济体全线量化宽松,世界将是一幅非常恐怖的画面。

  而决策机制是重要障碍。作为官员,想方设法粉饰自己任期内的经济表现,把能隐藏或推迟的问题,推给继任者,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谁愿意牺牲个人政治前途,而硬推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未必理解的改革呢?因此,官员给经济服用抗生素,就像一感冒就被医生注射抗生素一样,在患者没有极力反对时,抗生素是见效最快的解决方案。

  于是,就出现了不论罗斯义等经济学家如何坚持多年极力反对“注水”,量化宽松仍然被作为刺激经济主要手段的世界格局。罗斯义称其为:本末倒置。他说,“欧洲央行误把问题的“果”,即银行贷款额过少,当成了问题的“因”—而事实上,它是经济停滞下,公司不愿贷款的后果。这与日本央行在1990年通货紧缩之际所犯的错误如出一辙,当时,无论日本央行如何下调利率,银行贷款额都不见起色,而通缩也愈演愈烈。“

  实际上,力量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当然也不仅存在于官员,也在企业中。为什么欧洲经济长期低迷?企业不愿投资、不愿扩张生产。为什么不愿投资?因为机制决定了,一旦投资反而更容易失去利益。

  Mark Daniel Elliott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作为职业经理人,眼前利益比长远利益重要得多。假设我是CEO,现在我开始投资,那么短期公司的财务报表必然不如以前好看,再加上如果我的公司是上市的,那股市就不会给我好脸色,那我立刻就会被解雇。”而这种极端的情况,正是由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哪位商业领袖愿意牺牲个人前途,换取公司的长远利益呢,更何况这公司还不是自己的。

  QE已经开始

  惯性的力量是强大的,习惯了“印钱”就能平息事态,何必要大刀阔斧来改革?市场总有侥幸心理:或许只要欧洲央行花的钱足够多,就总能堵住窟窿

  姚淑梅认为,欧洲央行被逼无奈时,“只能加大注水的量,寄希望于洼地填满了,总归要流出一点到平地去。”

  马太效应、二八法则如影随形。姚淑梅所指的“洼地”,是指德国等本身已不急需资金的国家,“平地”是指欧洲南部越急需资金就越难融资的国家。

  因此,尽管为了堵住一个窟窿所耗费的资本,正越来越多,但正如抗生素越用越需要加大剂量一样,欧洲央行或许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更大规模的资产购买,即美国和日本式的QE,势在必行。

  然而,《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有个最基本的问题,业界已经出现重大分歧,导致讨论过程中诸多误会,那就是,目前出台的一揽子计划,是不是已经是QE?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因为它的潜台词是,欧洲央行的常规货币政策是不是已经用光了?如果通胀情况继续恶化,是不是只剩美国式QE这最后一张牌了?

  来自证券公司的沈建光、李一民,以及宏观经济学家陈凤英,都将此次会议宣布的举措归为QE,陈凤英说“这证明欧洲已经没有常规手段可用了。”而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国家发改委的姚淑梅则告诉记者,他们认为这根本不算QE,而仍然属于常规的货币手段。

  但各方都共同担忧的关键问题是,接下来欧洲会否采取美国和日本式的QE?“从目前通胀形势来看,欧洲央行被逼实施美国和日本式QE的可能性非常大,尽管欧洲央行在努力避免,而且尽量减少规模。”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欧洲的战略团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一旦实施QE,欧洲央行几乎无法控制风险。“正如美联储,欧洲央行无法提供配套的财政政策,这是法律问题。以美国为例,由于政治系统几乎瘫痪,所以刺激经济复苏的责任,几乎全部落在美联储的货币刺激上。我惟一能想到的,欧洲央行可以控制经济风险的方法,就只有通过降低预期的短期利率,来降低长期贷款利率。”Mark Daniel Elliott告诉记者。沈建光也不期待强有力的保障措施,“由于欧元区只是货币同盟,并非财政同盟,此次欧央行能够战胜德国央行启动QE已经算是很大突破。”

  幸而,欧洲的决策机制令大部分经济学家相对放心。沈建光告诉记者,“我不担心欧洲央行会搞过头。未来欧央行QE仍取决于通胀与经济情况,不会过于鹰派。”

  当然,至少目前的欧洲央行正在竭力避免美国式QE。但是,这取决于6月公布的一揽子计划,在未来6-9个月所展现的抗通缩、促增长的表现。

  欧洲实行美国式的QE,将非常困难。“美国QE中的一半,是购买财政部的国债,但欧元区有十几个国家,欧洲央行买国债,究竟买哪个国家的?用什么方法来确定比例?这是太艰难的选择。所以我认为假设真要QE,应该也是购买抵押债券。”姚淑梅向记者分析。

  尽管美国式QE很难,但欧洲央行如果有下一步,也不会是德国式的。十年前在欧洲央行工作的沈建光,发现了其中许多经济学家尚未觉察的关键细节。他分析,“相比于欧央行QE政策本身,此次德拉吉再次力压德国央行,最终赢得全面支持,显示欧央行内部利益群体正在重新布局,德国势力得以削弱。”

  选QE还是选投资

  决策者反复纠结的,还是投资与消费,到底哪个能先起作用?所幸通缩压力当头,一切政策都以逆转通缩为先,至于更关键的政策目标问题,还难以考虑,或不愿考虑

  实施QE的效果最明显的常在于刺激消费,而不是投资。美国QE刺激经济复苏,很大程度来自购房需求的上涨,因为美联储给了百姓更多便宜的钱。

  但往百姓口袋里塞钱的方法,留下诸多后遗症。“我最担心的,就是欧洲实行美国式QE,刺激经济增长的任务完全落到了QE头上。而QE本来只应该是特殊危机时期的不得已救急措施。”沈建光说。

  既然“注水”的权宜之计,只能像抗生素在极端危急时刻的“救急救命”,而无法根本“摘除肿瘤”,那欧洲的这台手术,究竟该采取什么方案?正如某经济学家所说,“抱怨总是很容易,要提出解决方案就难了。”

  而在罗斯义看来,通货紧缩的压力,根本归因于两个相互联系的进程。其一,是欧洲的经济增长近乎停滞。同比去年,欧元区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GDP仅增长了0.9%,距离其在2008年第一季度所达到的峰值,仍然落后了2.5%。这本身就导致了极低的通货膨胀率。

  其二,欧洲本身的机制就决定了,各国根本无法提高通胀率。因为根据欧洲的财政紧缩计划和救援计划,欧元区的其他国家必须增加它们对经济龙头德国的竞争力。这就代表,作为单一货币区,它们的通货膨胀率必须低于德国的通货膨胀率。然而,德国的通货膨胀率仅有0.9%。因此,欧元区的其他国家必须以一个还要更低的通货膨胀率为目标。例如,爱尔兰的通货膨胀仅有0.3%,而西班牙仅有0.2%。葡萄牙的物价竟然下跌0.1%,而希腊则更是下跌了1.3%。

  因此,只要德国主导的欧盟这一紧缩机制没有改善,欧洲各国就不可能提高通胀率,也就加剧了整个欧洲地区通货紧缩的压力。而改善这一紧缩机制的关键,就是增加政府投资。

  “想要摆脱困境,就应该从因果链的另一端开始做起,即增加投资。这样能刺激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反过来促进公司借款的意愿,进而提高银行贷款和通货膨胀率。”罗斯义分析。具体来说,“这种经济刺激可以从国家投资开始做起,但是通过提高经济增长率,最终会支持到企业。”沈建光也认为必须增加投资,“德国要改变财政过紧的情况,当前德国财政支出接近于零,不利于发挥财政调节,未来应大力增加支出以拉动经济。”

  “实际上,在欧洲的决策者中,增加基建投资拉动经济的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不过,由于法律原因,欧洲央行无法支持这一努力,因为欧洲央行直接向政府提供资金是违法的。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将来实施QE,欧洲央行也只能从二级市场购买政府债券,而不是直接从政府手里买。”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欧洲战略团队向记者分析。不过,迈克尔·斯宾塞提醒,就算要增加政府投资,也必然是在整个欧洲的协同水平上,因此这一方法仍非常难以达成共识。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国经济网 https://intl.ce.cn/sjjj/qy/201406/23/t20140623_3017568.shtml report 7939 德拉吉这一次力压德国,“乾坤独断”释放如潮流动性,难道只是一只“纸老虎”?欧洲的民主制度决定了,如果绝大部分老百姓无法理解,那再有先见之明的改革,也很难实行。谁
(责任编辑:UF035)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