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静扬
近期多地密集出台稳增长措施。分析人士指出,在财政收支压力增大情况下,地方投资资金来源将更趋多元化。除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外,金融机构信贷等都将为地方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此外,民营资本有望更大程度参与地方基建项目,未来更多引导性政策有望出台。
稳增长需拉动企业投资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在投资主体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9.3%、35.5%和55.2%。在政府投资中,又以地方政府占主导,中央政府投资占比仅为20.72%。因此,中央政府的投资力度并不能决定整体投资形势,地方政府和企业须跟进。
近期地方密集出台稳增长措施,加大对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成为多地政策重点。黑龙江省6月底公布了65项促进稳增长的措施,计划投资超过3000亿元,涵盖深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确保农业稳定增长等8个方面,仅基础设施建设一项就超过2300亿元。广东省于5月底出台《关于财政支持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提出2014年广东省财政将安排资金647亿元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并为企业减负约380亿元,合计逾千亿元用于稳定经济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支持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投资是政府职责,但完全依赖财政支持会制约投资规模和效益。据申银万国相关报告测算,基础设施投资所需的全部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仅占10.9%,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占比分别为29.9%和50%,而自筹资金很大部分来自于卖地收益以及信托、承兑汇票等非标融资。
敞开大门鼓励民资参与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教授林江认为,今后地方政府融资将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实现:一是来自金融创新,二是来自民间投资。林江表示,从商业原则上看,只要银行认定风险可控,政府的一些项目依然可以从银行获取融资。“当然中央政府更希望用债券、基金、担保等多种金融工具盘活存量以及民间资本。”
今年4月,国务院决定向社会资本推出80个示范项目,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清洁能源工程等领域。在地方,陕西6月发布了39个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涉及交通、水利等六个领域,总投资约2704亿元。而四川省出台的首个《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以金融、铁路、能源、电信等行业,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棚户区等领域为突破口,加快向民间资本推出投资项目。有媒体报道称,陕西、湖南、重庆、河南等地近期向民资开放的投资项目达数百项,投资总额超过9500亿元。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黄民近期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间资本大有可为。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都可能会出台相应的引导性政策。“民营资本参与比例肯定会越来越大。”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此前表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资金来源可能更多来自社会投资。王保安指出,原有的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财政、土地的投融资体制弊端已显现,难以持续,亟需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