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一次交流会上,聆听许小年演讲的企业家不得不再次更新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对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来自持续创新,而持续创新能力来自何处,答案是——每一个企业家的内心。
关照内心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从某种角度,“创新”这个词汇,就像皇帝的那件“新衣服”那样虚无缥缈。它成为这些年来,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挂在嘴边的词汇,但真正愿意和有能力去实现的并不在多数。
曾经有一个学生问道,如果说“台风来时猪也会飞起来,那么要怎样把握机会?”他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你愿意把自己降低到和猪一样的水平,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许小年再次用政府前几年两次强刺激和震荡下行经济曲线,告诫在座的企业家们不要试图通过“踩点”实现生存发展,因为他们不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多少企业被盲目追4万亿给害了,还要吃二遍苦、受二茬害么?”
这并不是他提出过的最严厉的警告。
“据我观察,企业转型都是谈的多,做得少。因为它们还没有到生死存亡的时刻。我希望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平常我们看不到的改变,这个时候能够出现。”他说。
他建议收缩战线,回收现金。“很多人担心,如果出了一个刺激,我不就踩空了么。你宁可踩空,不要断粮,断粮就再也没机会。”
有些企业家跟他抱怨产品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经营管理能力也不强,也没有独特的营销,但是如果说有优势,那就是资源整合能力强。他笑人家,“什么资源整合能力,不就是跟官员搞关系么?我就不相信,凭什么你跟他们喝酒,他们就能对你青眼有加,就能竞争得过别人?有多少人都在想这套出路。”
在他所任教的商学院,流传这样一句话,不转型创新是等死,转型创新是找死。许小年的答案近乎残酷,“找死还有一条生路。但为什么说得多,做的少?因为我们不会创新。”
在许小年看来,中国企业的创新缺乏源自于企业人自我价值衡量的错位,它并非来自于主观内心的支撑,而是被类似企业规模、利润和税收这样的客观标准所左右。无数商务场合上天花乱坠的阐述,在某种程度上掩饰了自身的匮乏。来自内心的支撑源自哪里呢?正是大多数企业家都会困惑的问题。
问:作为企业人中的一员,我们可能是没有宗教信仰的。过去,我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国家实现税收、让很多相关利益者会因此获得福利,而获得成就感。但现在的环境对企业家似乎并不认同,甚至不加以区别地妖魔化,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拿什么激励自己继续创新?
许小年:我最近去以色列,非常有感触。一位70多岁的企业家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都卖掉了好几个公司,钱对他已经不是问题了,他说自己在研发一款可以代替老坏视网膜的芯片,未来可以把芯片植入盲人的眼球,从而恢复人体的视觉成像系统,进而重获光明。
我就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在驱动着他在这么大的岁数,来做这样的研究。后来发现这样的企业家(在以色列)不止他一个,是有一大批。为什么,我说不清楚,一个不信教的人很难理解有宗教信仰的犹太人的内心。但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还有一个当地的风险投资家,听说中国企业团里有一位经济学家,主动找我聊天。他说以色列的基尼系数是0.7,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我觉得奇怪,你一个风投,为什么这么关注这个?投资家说,以色列的收入两级分化,原因在于企业非常愿意创新,很容易产生富翁。他们有了钱,就把物价抬上去了,给老百姓生活带来很大的问题。
他说,自己要想办法把创新向传统行业扩散,提高传统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传统行业工资水平,降低基尼系数,缩小贫富差距。这哥们压根没跟我说社会责任,他很自然,说如果一般老百姓,员工不能够很安定地生活,公司也办不好。
我不反对金钱的驱动,但是它有一个大问题。经济学上讲边际收益递减。你们想想自己挣第一个一百万和后面的一百万感觉是一样吗?能够使企业家持续创新的,不是金钱,是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楚。
我一个朋友问扎克伯格,你为什么要做Facebook?这个大男孩回答,他刚开始就觉得是把女同学放到上面来比较这件事情很cool。做着做着,6亿人都放在这平台上,太有意思了。所以你看他的驱动,不是金钱的需求,而是其他方面的追求,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客观评价,完全看你自己的内心获得了多大的成就感。
没有这种内心的驱动,哪会有创新。国内这些创新,说白了都是抄呗,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全是外面都有。没关系,抄好了也行。
问:赚钱和创造价值有什么区别?
许小年:两者的区别在于,赚了钱的不一定创造价值,但是创造价值的迟早会赚到钱,并且能持续赚钱。我给创造价值做了一个定义,必须至少满足以下一条:一是为市场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微信;二是通过更低的成本从而以更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现有的产品。
问:你怎么看互联网思维?
许小年:这是中国生造名词的惯有传统下产物。有互联网思维就能创造价值?NO!互联网不过是人类诸多创新中的一项,怎么就没听说过蒸汽机思维、铁路思维?
问:互联网金融创造价值么?
许小年:除了少数几家外,其他的都不能。阿里金融通过大量电子商务数据来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并由此做出互联网信贷产品。这个是成功的,金融的本质是给风险定价,所以阿里创造出有意义的商业模式。而其他的公司以互联网思维为噱头、不符合上述两条价值定义,并不能持续。
问:是什么让创新的激情得以持续?
许小年:这也是我每天都要困惑和纠结的问题。你们做企业,我也做研究,做政策建议和采纳,比如全面减税,增加国民收入。但并不被采纳。我被大众所误解,被骂成资本家的代言人,我还做什么研究啊。你内心需要产生一种力量,来平衡这种误解。
问:你的产品是思想,还有机会去成为孔子、孟子。但我们的产品是房子、服务。当财务的激励、大众的认可、宗教的鼓舞都不存在的时候,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内心也没有那么强大。怎么办?
许小年:这缘于对知识分子的误解、对企业家的误解,如果读一下历史的话,就不应该感到奇怪。中国现在有一个好处,有一块自由市场,大众内心怎么想的,会在这里真实的反应。客户买你的房子,就是对你的认可啊。提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是人之常情,我觉得习惯就好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