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理财数据分析员 刘振盛
实习记者 王冉 上海、武汉报道
部分正欲海外投资移民的高净值人士最近会比较苦恼,以往跨境转帐的“神器”——优汇通,因陷入洗钱的舆论漩涡,为了配合自查,而被中国银行基本暂停。
通过移民中介,在将资金汇往境外
投资移民、购房置业时,通过优汇通业务可绕开目前的外汇管理规定:每人每年换汇的上限为5万美元。因此最近暂停的消息传出后,不少移民论坛上的叫苦声一片。事实上,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现,与优汇通等正规银行渠道仍受相当程度的监管不同,地下钱庄、信用卡工具、海外投资等8种“洗钱”模式,恐怕才是跨境资产转移的主流手段。
绕开上限
近日中国银行的优汇通业务,因为被央视指责沦为“洗黑钱”的工具,而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这项业务属于人民币跨境转帐试点,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目前个人换汇额度每年不超过5万美元的限制。
这类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怎么样的?在另一家国有大行的个人跨境人民币汇款业务推介材料中,21世纪经济报道看到,这项业务仅限于经常项目的汇款业务,内地居民以个人名义进行人民币汇款,不再需要转换美元然后再进行汇款。
具体流程为,首先查询付款人年度可汇出额度;其次录入相关信息完成后,根据提交的汇款申请书可以直接汇出。到境外银行后,再可以约定汇率将该笔人民币款项兑换为指定币种、金额的外币资金。
在这家国有大行,这项业务个人人民币汇出业务遵循年度限额管理,境内实行每人每年30万元的最高汇款限额。当跨境汇出资金突破该限额时,境内的居民个人可以通过提交额外的证明材料办理,它们共包括15种情形,譬如境外就医、遗产继承支出、保险支出、旅游和探亲、捐赠、境外邮购等。
不过,在业务办理完成后,银行其实还需要逐笔报送人民币跨境收入/支付业务信息。同时在发现个人资金异常跨境流动等情况,需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当地人行汇报。并且要按照反洗钱相关规定,报送可疑和大额交易信息。
八大洗钱手段
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现,事实上在2011年6月,央行[微博]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课题组就曾经披露一份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的统计研究。富人们的资金分别有现金走私、替代性汇款体系、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形式、投资形式、信用卡工具、离岸金融中心、海外直接收受以及通过在境外的特定关系人转移资金等八大模式。
譬如,替代性汇款体系模式中的以非法买卖外汇、跨境汇兑为主要业务的地下钱庄一度成为绕开额度上限管制,进行跨境资金转移的主流模式。李晓(化名)是上海一名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每次他都选择这类地下钱庄换汇,在境内将人民币存入后,2个小时境外的机构就把外币打进他的境外帐户。
理由则是用户体验不错:譬如换汇,电汇都不需要手续费;并且手续简单,只需第一次做身份验证,此后均可电话操作;汇率比银行的要好。
在这种模式中,李晓的人民币资金不必流出境外,外汇也不必流入境内,各自分别对应循环。但是对于其中的法律风险,他心里也在打鼓,“万一地下钱庄突然倒闭关门,或者将客户的资金吞了,根本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追讨”。
上海一位外资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过对于大规模的跨境资金转移,无论是中国银行的优汇通,还是民间的地下钱庄模式其实都并不适合,而是借助“技术含量更高”的工具。
譬如利用离岸金融中心向境外转移资产的模式就经常被利用,集中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百慕大等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所属的众多全球著名的离岸中心。
操作模式分为两步,首先是在这些离岸中心设立境外的“皮包公司”、信箱公司等不具名的公司;其次境内的公司高价向这些境外空壳公司购买原材料、设备等,然后以很低的价格向这些公司出售货物。或者是国内出口企业将货物卖给空壳公司,并不收钱,形成大量应收帐款。
再者将资产转移至境外后,为防止国内的监管部门发觉,再另外注册匿名的离岸公司,用少量的资金将原有的境内企业进行并购,从而将“偷盗”行径彻底抹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