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的“心愿”
姚冬琴
李克强总理用“牛皮癣”来比喻那些“屡审屡犯”的老毛病。
记者联系审计署,寻求对“牛皮癣”的解读,未能如愿。
“压力太大。”有关部门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有人说这次审计署“触犯了众怒”。今年审计报告以大量篇幅专题反映了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约法三章”要求的落实情况,揭示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一大批违规部门、单位进行了点名批评,这在以往的审计报告中是从未有过的。
“‘屡审屡犯’,说明审计报告披露或揭示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审计部门并不对解决这些问题负有责任。审计的主要职责是问责,是通过审计报告来过问,政府你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了吗?”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对记者说。
公众曾经对审计部门有一种误解,比如说“老不改就别审了”。实际上,审计部门的职责权限在哪里?
记者从审计署了解到,审计审出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类解决方案:
其一,对于违反财经制度,需要把钱归还的,审计部门有权力下审计决定,要求被审计对象在某个时间段内把钱归还。
其二,个人违规、违纪的,要移交给纪检部门进一步调查。
其三,需要主管部门来处理的,比如政策、人事方面的问题,审计部门并不能直接过问,而只有通过下审计建议、出审计报告,一起来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在这方面尤其需要社会的监督,社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方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提醒记者,对于“屡审屡犯”的老毛病,媒体和公众更应该把目标对准被审计单位。毕竟,出现问题,整改的责任在他们。同时,也要全面报道整改的情况。
比如,这次审计署在审计11户国有企业,指出问题后,相关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194项,补缴税款和挽回损失34.74亿元,并处理了190名责任人员。
审计署对这些企业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而具体整改情况则有待各企业向社会公告。
“审计部门的独特作用和地位决定了,不会每一个部门都对它的工作感到满意。审计的作用就是促进行政部门对全国人大的受托责任,把行政部门任何可能的违规,以审计报告的形式报告给国务院,国务院再报告给全国人大。审计部门跟各个部门的立场和利益,肯定会存在潜在的冲突和现实的冲突。审计部门永远会处在跟行政部门适度紧张这种位置上。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和正常的状态。如果审计报告和行政部门都是一团和气,那倒是很奇怪了。”王雍君说。
但是,他同时表示,客观理性地来看,有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漏洞,使得行政部门处理公款、管理部门活动时也有一些难处。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活动可能不见得完全由部门来承担责任。
“两方面结合起来,审计报告透露的信号清楚地表明,我们必须对财政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革,改革的焦点,首先是预算制度。”王雍君说。
近年来,审计的两大侧重点,一是加大对违规法规的揭露,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另外就是着力揭示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完善制度。
去年9月,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审计长刘家义在谈及“建议公众怎么来关注审计报告”这个话题时说:作为普通民众,关注审计发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学界、知识界,关注产生问题的原因;政府部门,关注审计建议—审计部门不仅看到了问题,而且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办法,这是审计人员辛劳的成果,也是接下来需要去做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