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近日披露,国家开发银行已从央行获得3年期1万亿元的抵押补充贷款(PSL)。据说,该笔款项用于支持国开行住房事业部,重点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特别是棚户区改造的信贷资金需求。以笔者看,此举可谓一举多得。
首先,可补充了国开行支持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特别是棚户区改造的信贷资金来源。保障性住房特别是棚户区改造资金是低息的政策性业务,国开行没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职能,即便有吸收存款职能,利率水平也可能过高,不适合用于低息的棚户区贷款上。1万亿元资金是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民生工程资金,只要能“专款专用”,将惠及亿万百姓。
其次,可盘活国开行的信贷存量。国开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发放的基础设施贷款、棚户区等保障性住房贷款,都是期限长、利率低、回报慢的项目。最重要的是,其资金流动性非常之差,信贷资金几乎都沉淀在这些长期项目上。资产证券化虽是盘活存量资金的出路之一,但由于进展缓慢,但杯水车薪:国开行目前累计发行9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达657亿元,虽然市场占有率33%,但仅占其10万亿元资产总额的0.657%。这次通过将优质资产抵押到央行,一次性就获得贷款1万亿元,额度大、利率低、效率高,规模接近总资产的10%左右。
此外,此举还意味着央行通过PSL打造中期政策利率迈开了第一步。在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央行需要探索新的投放工具。而新工具不仅仅是投放货币的数量工具问题,而是引导中期利率走势的价格问题。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来引导中期利率。央行在国开行身上试水PSL,是为完善货币新工具探路。当然,央行贷给国开行1万亿元对于当前稳增长是雪中送炭,既是支持民生工程,也是支持发展工程。可谓一举多得之策。
不过,如何用好用准这1万亿元,将其精准投放到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项目上,防止出现“大水漫灌”,特别是漫灌到棚户区改造以外的商品房项目上,则是个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大问题。
从国开行自身来看,1万亿元到账后已经预留了可能流向其他项目的流动性充裕条件。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表示,下半年国开行要加快住宅金融事业部开业运转,同时打好支持棚改攻坚战,争取全年发放贷款4000亿元以上。也就是说,尚有6000亿元的闲置资金。从经营角度分析,国开行绝对不会让其躺在自己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而是要用到其他项目,不排除房地产领域。从开发商来看,棚户区改造以及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最终都要由开发商来建设,在贷款充裕情况下,开发商将资金挪用到商业用地和住房开发上的可能非常之大。
因此,如何保障央行贷给国开行的1万亿元资金切实完全落实到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上,而不流向商业性土地和房产开发上应该引起关注。李克强总理明确了下半年宏观调控的新指南——— 要“喷灌”、“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如果1万亿元演变成了“大水漫灌”,特别是漫灌到房地产领域,那么对整个经济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不但不能支持民生、改善民生,也不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反而推高房价、扼杀民生,推高经济金融风险。
既然是带有政策性资金性质,就要严格监管监督1万亿元资金的使用和落实。有必要让国开行立下军令状:确保1万亿元用到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项目上。一旦出现资金流向偏差,要严格追究责任;监管部门和审计机构要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审计,履行好严格监督责任。总之,必须确保1万亿元资金的好钢用到刀刃上,谨防“大水漫灌”,绝不能流到房地产领域。 余丰慧(知名财经金融评论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