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可以“高票房”,未必“高票价”—“爱丁堡前沿剧展”带来的感叹和启示
新华网上海7月24日电(记者 孙丽萍)低票价、高品质,所到之处都赢得“久违了”的惊叹声……来自英国的“爱丁堡前沿剧展”,每次都会让中国话剧迷们眼前一亮。
“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剧目,精选于爱丁堡艺术节。自2009年以来已有11部舞台作品来到中国巡演,观众逾4万人次。今年9月即将登场的5部剧目包括《喀布尔安魂曲》、《奥德赛》、《等到深夜又如何》、《我,马瓦利奥》和《迷失》。这些作品或关注全球政治民族冲突,或在西方文学经典上大胆创新,展示全球戏剧界最新鲜的探索。
“原来看一部好戏,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让中国话剧迷感叹的,除了这些“爱丁堡前沿剧展”剧目的精彩,还有它亲民的票价。
最高280元、最低50元,就能让观众看到世界上最好的戏剧,“爱丁堡模式”证明,好戏可以“高票房”,但未必“高票价”。
爱丁堡前沿剧展制作人袁鸿表示,他们没有政府财政资助、没有企业赞助,想尽量让更多中国观众看到“高品质和低票价”的好戏,就只能依靠在各个环节努力压缩成本、通过有经验的制作团队、科学合理地安排巡演、拉长演出周期来实现。
反观国内,只要导演略具名气,演出阵容中有个把明星,票价就可以扶摇直上超过千元。对此,演出主办方总能找出很多理由,比如剧场场租高、导演演员酬劳高。
“爱丁堡前沿剧展”的策展人水晶观察到,眼下国内一台原创话剧,680元、880元、1280元的票价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拿着财政补贴的国有院团出品剧目。而英国最热门话剧《大将军寇流兰》的最贵票价折合人民币只有350元。
“中国的戏剧观众非常可怜。一方面,现在市面上可看的好戏很少,爆笑、悬疑、大师明星几乎成为戏剧的关键词。另一方面,戏剧的门槛已经低到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来导、演,取个炫酷的剧名,就可以开始卖票。”水晶对当下话剧界的评论不乏犀利。
放眼当下国内一线城市,今天貌似繁荣的商业话剧,完全拜倒在票房和观众的脚下,以耍乐论成功,缺少人文精神和对现实的思考。
不放弃对戏剧精神的求索,用戏剧启蒙社会、启发民智、照亮人心—在中国商业戏剧当道的当下,这就是“爱丁堡模式”的社会意义。
“我们举办爱丁堡前沿剧展的最大愿望,就是想让年轻的创作者和戏剧爱好者们不出国门就能看到最新的国际一流好戏。世界戏剧已经走得很远,中国话剧落下得更远。但中国话剧的商业化程度,比起英美戏剧,有过之而无不及。”袁鸿说,戏剧应当是一项综合的社会事业,而不仅是一门快速赚钱的生意。
作者:孙丽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