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一届政府确定的国家战略之一。三地在探索一体化之路的同时,自身经济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也在经历并不轻松的调整和转型阵痛。这组三地半年经济数据的解读,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报记者 定军
特约记者 孙倩 北京、沧州报道
7月24日,位于沧州黄骅的北京汽车厂正在加快生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该地一期20万辆轿车已经开始生产,第二期20万辆也有望明年启动。北京汽车厂外迁,是北京工业企业加速外迁的一个缩影。
这一定程度上给北京经济带来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北京经济增速为7.2%,比去年同期的7.7%有所放慢,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3%,低于去年同期的8.5%。这与汽车、电脑等制造业生产放慢有关。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周维富也表示,随着北京企业外迁,长期来看,北京工业的比重会有所下滑,而服务业的比重会上升。
“总体来看,北京的发展还是趋于产业结构合理的方向。”他说。
工业增速放缓
根据北京统计局发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北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3%,增速比去年同期8.5%有所下滑。
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个行业同比下降。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9%,低于去年同期的28.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1%,低于去年同期的4.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0%,低于去年同期的17.8%;医药制造业增长6.8%,低于去年同期的12.6%。
具体而言,上半年,北京全市生产汽车106.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9.1%,低于去年同期28.7%的增速。生产微型计算机366.0万部,同比下降27.5%。
目前北京现代、北京汽车启动了搬迁工作,加上北京未来不再批准工业用地,五环内热电厂要搬迁,这意味着北京的工业增速将继续下降。
对此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周维富指出,考虑到京津冀一体化在加快推进,未来一些工业企业的核心的研发、技术工作还是会在北京,河北可能要承担加工制造的任务。
周维富同时表示,企业外迁对于北京工业增速会有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总体的GDP水平不会有太大影响。毕竟迁移出的大部分企业还是属于低端企业。
据悉,今年北京经济增长更加突出高端引领和创新驱动。同时,北京市政府今年也提出要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加大对三高企业,即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调整退出力度。
经济新内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除了工业放慢外,北京的消费也有所放慢,主要是因为汽车限购限行,房地产限购等因素。
2014年上半年,北京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2.7亿元,同比增长7.5%,低于去年同期增长8.8%的增速。
目前北京启动了包括大红门、动物园批发市场等搬迁工作,这意味着北京批发零售业也会受到影响。而工业和消费继续放慢,可能进一步影响北京年度经济目标的完成。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夏沁芳分析,尽管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只有7.2%,但是仍在全年7.5%增速目标的合理区间内,也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这个7.2跟以往相比是有新的内涵的。”
她指出,今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这些高端行业的增长比较快,增速要明显高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对稳增长的贡献比较突出,“这三个行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也是超过了50%。”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主任刘岚芳认为,北京的一个发展方向是要提升高端行业比重,对于经济目标的实现不必太在意。
目前,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77%左右的基础上,未来增长不会过于明显。但即使第三产业的比重维持不变,它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深度融合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不错的尝试。”刘岚芳说。(编辑 吴红缨)
作者:定军 孙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