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营
近期北京楼市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一件事情是,自住型商品房遭弃购;另外一件是,泰禾1号街区由于降价遭到业主维权。两件事情出现的共同背景是,降价。
早在去年下半年,北京市政府提出自住型商品房构想之时,一位接近政府部门的业内资深人士,曾反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的担忧。其中之一是,如果楼市转为低迷,降价项目增多,甚至跌到与自住型商品房项目一样的价格,那么自住型商品房就失去了价格优势。没有品质上的保证,自住型商品遭到弃购怎么办?
去年他表达此类担忧时,正值北京楼市火爆异常,房价疯狂上涨。自然没有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然而,剧情正在反转。从自住型商品申购到选房这半年间,北京房价从高处意外跌落。与自住房申购时的火爆场面截然相反,选房不断遇冷。比如,6月份推出的金隅汇星苑,349户家庭放弃选房资格,弃房占比约两成;第二个自住房首创·悦都汇项目的弃选率达六成;采育满庭春MOMA项目截至7月26日晚,弃选率高达84%……
关于自住型商品房的弃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一个论坛看到的调查显示,大部分自住型商品房申购人弃选的原因是“品质没有达到心理预期”。
诚然,品质差固然是弃购的部分原因,但深层次原因却是保障与市场的混淆。
当政府将保障的责任推给市场时,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是,在价格固定的情况下,商人能做的就是压缩成本。所以,自住型商品房品质不好是必然的。然而,冠以保障性质的自住型商品房,一定程度却是走的市场化程序:土地出让时,竞建自住房和其他保障房;开发商自主建设;申购实行摇号。市场与保障拧在了一起,表面公平,实则混乱。
在市场依旧火爆时,自住型商品房价格优势明显。所以,不难理解,最初一度让申购网页瘫痪;而市场持续低迷,前景不明时,人们对自住型商品房就犹豫不决了。既然政府借助了市场的手段,那么,市场也必定会用脚投票,结果便是上述弃购现象的发生。
任志强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发表评论说,未来几年政策的常态将是,借市场而提供保障,借棚改而拉动投资,借双轨制而操纵住房市场,借保障房而分化需求。短期将冲击市场,分化需求,抑制房价。长期将导致低品质的重复建设。非市场化容量的扩大,必然影响供求关系,当市场无法预知供给时,必然会造成投资失误。
当房价下跌到一定幅度,自住型商品房便失去了优势。本质上,它与泰禾1号街区由于降价遭遇维权是一样的。房产作为个人资产收益,其投资属性影响着购房人的心态。
记得今年年初,一位开着宝马的朋友告诉记者,他参加了两个自住型商品房的申购。不过,由于他名下有房,不符合资格,最终被剔除在名单之外。这位朋友供职于某知名央企,如果他名下无房,这位开着宝马车的申请者完全有可能既能申请到自住型商品房,未来还能以低价买到单位自建的房子。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楼市低迷,自住型商品房所暴露出的问题就不是弃购,而是大量的寻租。
如果保障不能回归保障,市场不能回归市场,政府坚持将保障的责任推给市场,那么,被弃购的自住型商品房将陷入不能完全面向市场,又不能降价的两难境地。(编辑 徐炜旋)
作者:王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