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8月4日文章,原题:忘了南海吧,中国在北极的博弈逼近
20年后,中国的目光将不会聚焦在南海或中亚草原。北京会望向一个更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以满足对自然资源的渴求。广阔的北极圈蕴藏全球约13%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未探明天然气。许多科学家认为,2030年9月,北极冰盖将融化,那时该地区将成为自然资源“富矿”。不过那时,一场新的大博弈早已把北极囊括进来。
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经济增长所需的许多原材料都靠进口。今后,中国若要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将不得不到越来越远的地方寻找自然资源。经过北极圈的北方航线为中国提供了多元化贸易路线的前所未有的机会。而且经由北方航线的中欧贸易将更快、更便宜。从鹿特丹到上海的距离被缩短3000英里。怪不得中国一直尽力改善与北极圈国家的关系。
中国不是北极圈国家,也不是北极理事会成员。不过这反而对中国有利。作为中立的观察员国,中国避免了俄罗斯曾与其他成员国发生的矛盾。中国坚持参与科学和环境研究,以累积信誉。
事实上,中国每年将投入6000万美元用于新成立的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的研究。中国对北极营救行动的参与也有助于改善形象。但是,尽管中国在北极进行科研,其在北极的动机仍显而易见:自然资源和贸易。因此,加强与北极理事会成员国的双边关系对北京来说最重要。中国偏爱这种关系,因为它能分别对较小国家施加经济影响力。与冰岛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以及为冰岛银行提供的5亿美元货币交换支持项目,只是这一战略的起点。
北极大博弈日益明显,而最近的世界大事也有利于中国。俄罗斯企业因受到西方同行孤立,将不得不在北极寻求北京的资金和协助。实际上,中国石油集团已与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就北极石油开发达成一项协议。
北极圈大博弈刚刚拉开序幕。眼下,它会继续受到发生在远离北极冰盖的事件的影响。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西方应认清中国的野心,北极不会永远寒冷。▲(作者彼得·吉劳多,汪析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