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肖玫丽 广州报道
继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中国光伏产品或将遭遇欧盟首次反规避调查。
日前,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公布材料显示,包括德国太阳世界(Solarworld)在内的欧盟光伏生产商指责中国光伏企业通过日本、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等地转口,规避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高额税率。据此,欧盟光伏制造业拟于今秋对中国光伏产品提起反规避调查申请。
“前两年签订的协议使得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美国家卖不动,所以企业通过第三国转口贴牌,来规避这个协议。”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欧盟自2012年开始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发起大规模双反调查,由于该案涉及利益巨大,最终以“价格承诺”的方式达成协议。数据显示,中国有121家光伏企业与欧盟签订了价格承诺协议,规定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00万千瓦,价格不得低于每瓦0.56欧元。其他没有签订协议的中国光伏企业将被征收27.3%-64.9%不等的反倾销税。
“反规避相当于是堵住此前协议的漏洞,做了规避措施的企业将会受到影响,至于其他企业,要看具体的欧盟对规避的界定。” Solarbuzz首席分析师廉锐告诉记者,由于所需费用叠加后成本和协议价格相差不多,真正通过规避的形式转口欧盟市场的企业并不多,打击面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欧盟把正常的海外代工企业都算进反规避,那么打击面就十分巨大。
其实,是否构成反规避,世贸组织早已有一系列细则规定。简单来说,就是看在第三国生产基地里加工的程度。例如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的汽车也有出口美国的,但制造的大部分工序都放在了中国,即使有贸易壁垒,也不构成规避。而如果有些企业把成品运到第三国所谓的生产基地,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分拣、包装,产品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然后出口到有出台倾销政策的国家,则很可能构成规避。
“欧盟光伏产业的反规避调查申请应该还处在材料准备阶段,是否立案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审核。”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内部人士表示,鉴于前一次中欧光伏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大光伏企业有必要提前做好准备,以降低风险、减小损失。(编辑 徐炜旋)
作者:肖玫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