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空荡荡的住宅公寓,一排排大门紧锁的商铺。偌大的商业街区,人烟稀少,多家银行网点亦鲜有人迹。
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位于淮安市清河区经济开发区的富士康厂区周围看到的景象。这里甚至已经被一些当地人戏称为又一个“鬼城”。
而萧瑟的景象背后
,当地开发商正在经受煎熬,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变局,而这些正在倒下或濒临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甚至让相关的上市公司和商业银行都被牵涉其中。波导股份委托贷款三度逾期背后
波导股份(600130.SH)近日的一则逾期还款公告,揭开了这只“蝴蝶翅膀”的一角。
该公告称,截至2014年8月6日,波导股份通过中信银行向淮安弘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弘康地产)提供的5000万元委托贷款本金及利息98万元已经逾期。
实际上,这笔委托贷款早已不是第一次逾期。
相关公告显示,早在2012年8月6日,弘康地产就与波导股份及中信银行签署了上述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约定年利率15%。
原本预定的还款日期为2013年8月6日,但弘康地产到期无法偿还,该笔委托贷款遂被展期至2014年2月6日,该期限后来又被迫延至今年8月6日。
这就意味着,2014年8月6日已是上述委托贷款的第三次逾期。
对此,波导股份称“公司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催讨,减少该委托事项的风险”。
弘康地产一位高层人士对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承认欠债,但我们之前和波导以及其他债权人合作得都很好,利息都按时还了。”
相比波导股份的淡定态度,另一些债权人已经展开进一步行动。
今年8月份,弘康地产已经因为还不上另一笔金额为5900万元的委托贷款,而被发放该笔贷款的民生银行告上法庭,案件目前还在审理中。
“弘康不是搞住宅开发的,公司属于招商引资企业,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十万员工配套建设弘康兴旺角商业休闲城现代街区。”上述弘康地产人士说,“现在还不上钱是因为富士康没有达到承诺的规模,所以现在这些配套商业区大部分因此闲置。”
“周围有很多开发商也遇到跟我们一样的困境,这是富士康未履行承诺引起的连锁反应。”上述弘康地产人士坚称,“富士康2006年刚来的时候,预计上10万人的规模,但几年过去了,目前到现在富士康厂区工人不足3万人”。
“价格已经很低了,各种促销的手段都用了,但还是没人买”。当地一家开发商的销售人员无奈的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富士康淮安厂区周边,不乏红豆集团以及鼎立股份旗下地产子公司开发的楼盘,尽管已低至每平米2900元起,但还是乏人问津。
未能兑现的“承诺”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6年9月,富士康淮安项目就已正式签约。
据当地一家官方媒体报道,郭台铭向当时的江苏省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在淮安,我要再造一个昆山。”
到次年1月18日,项目开工,11月8日正式投产。2010年,富士康淮安科技城投资到位超10亿美元,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
“据说在富士康入驻苏北之初,郭台铭承诺‘没人买,我买’。”当地的开发商回忆说,“正是郭台铭的承诺加上地方政府的大力宣传,我们看到了商机,积极上项目,现在房子商铺都建好了,却没人买”。
该开发商坦言,如今有一种被富士康“忽悠”的感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当地发现,位于清河经开区的富士康厂区,在当地人尽皆知。其投资规模缩水的情况当地人也是口耳相传。
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对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富士康现状不是很清楚,富士康项目主要是上面领导负责。至于说富士康没有达到你所说的10万人规模,这是企业的市场行为,我们政府管不了,富士康的投资也是根据市场的需求”。
而由此引发的周围开发商大量的房子卖不出去。上述管委会宣传部工作人员认为,“这也是房企自己的市场选择。”
另一位知悉富士康情况的管委会工作人员则透露说,“富士康当初预计是12万人的规模,但现在那边具体情况不了解”。
8月19日,富士康多名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这边人员流动很大,订单多的时候人就多,有很多是小时工。人少的时候,员工不到2万人。”
当记者试图进入富士康厂区采访,遭到保安拒绝未果。
厂区附近的一位招聘中介人士说,“现在这个季节招工难,我们是帮政府替富士康招工的,有政府补贴,现在本地人都不愿意去富士康,里面有大量的外地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