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江然 发自成都
连续举办四届后,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首次离开北京,于9月15日~19日在成都举办。
作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成都的版权产业近年来持续保持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也快速壮大。2013年,成都市版权产业经营收入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501
5.22亿元,为2010年的2.97倍,三年来复合增长率达43.71%。没有现成模板,也没有既往经验,更别提成熟标准,自2009年获批开展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到2011年3月国家版权局正式授予成都“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牌匾,这座城市一直在实践中摸索。
随着成都版权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伴随而至的是城市影响力提升、投资环境优化、城市经济社会得到极大推动的真切成效。
版权工作任重道远。未来,成都还将立足电子信息优势产业,平衡推动出版发行、广播影视等产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打造中西部版权产业人才聚集高地。
支柱产业地位突出/
2013年,成都版权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500亿元,达1519.67亿元,三年来复合增长率达40.18%,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6.68%,较2010年提高了7.25个百分点,版权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
而随着版权产业快速壮大,成都版权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也快速增加。截至2013年末,成都版权产业从业人员达69.66万人,为2010年末的1.51倍,净增吸纳量超过23万人。
经过快速发展后,成都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处于全国发展前列。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数据,2011年我国版权产业实现增加值31528.98亿元,占全国GDP的6.67%;而同期成都版权产业增加值898.0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2.92%,占GDP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2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数据,已经高于上海、江苏等东部城市和省份。
短期内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支柱地位突出的背后,是在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激励创新、搭建平台、示范带动等多方面做出的努力。实际上,成都市近年来版权工作总体情况就可归纳为上述多方面的努力。
一个城市的公众版权意识,决定了版权保护和发展水平,培育版权文化被看做是这座城市版权事业得以不断进步的基础和保障。为此,成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动,媒体推动,公众参与的版权宣教格局;除了版权行政部门,成都还集合了工商、城管、科技、文化、经信、公安、司法、海关等职能部门建立了纵向横向联动机制,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版权工作大联盟;近年来,资助政策的实施,带动了作品创作的跃升,全市软件及其他作品版权登记量年均增长率达30%以上,成都市已累计自主各类作品版权登记1万余件,发放资助款700余万元。成都市政府还率先垂范,带头使用正版软件,2011年5月,全市、县两级政府机关完成正版软件整改工作,共采购安装通用办公软件正版软件59330套,采购金额7000余万元。
与此同时,成都版权产业近年来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核心版权产业、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作为版权产业中的核心构成,发展尤为迅速,占版权产业比重逐步提升。
2013年成都核心版权产业和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合计经营收入4967.51亿元,是2010年的2.99倍,占全市版权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98.28%提升至99.04%;2013年核心版权产业和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1502.21亿元,是2010年的2.93倍,占版权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97.81%提升至98.85%;核心版权产业和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出口快速增长,2013年合计实现出口140.2亿美元,占版权产业出口总额比重99.83%,较2010年提升了0.46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版权产业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同近年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发展水平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密切相关。
2011年、2012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归属于版权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637.58亿元、885.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分别为9.17%、10.87%。
上述数据也体现了成都版权产业发展进一步向优势行业、高端领域聚集的显著特征。可以清楚地看到,成都版权产业的行业集中度正不断提高:电子计算机及辅助设备、计算机服务、软件与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设备与家用电器、设计服务、出版发行等6大核心行业已成为成都版权产业最重要的行业组成,名副其实的龙头产业。
2013年,上述6大优势行业归属于版权产业的经营收入合计达4751.23亿元,占全市版权产业总收入比重达94.74%,较2010年提升了3.44个百分点;6大行业归属于版权产业的增加值合计1426.63亿元,占全市版权产业增加值比重93.88%,较2010年提升了4.05个百分点。
此外,电子信息产业更是成都版权产业最重要、最强大的动力引擎。2013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归属于版权产业的经营收入净增加1093.77亿元,对版权产业经营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9.36%;归属于版权产业的增加值净增加314.45亿元,贡献率达92.30%;归属于版权产业的出口额净增加8159万美元,贡献率达106.56%。
颇为重要的是,成都版权产业快速发展,在推动成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扩大国际贸易,提升成都对外开放水平和全球产业影响力,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当其冲是成都的城市影响力明显增强。通过建设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成都版权工作逐步引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关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两次到成都调研,对成都创建示范城市的做法予以肯定。
其次,版权工作水平整体提升,亦让成都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世界500强IBM、诺基亚、育碧、埃森哲、飞思卡尔、赛门铁克等200余家知名企业看好成都版权保护环境,落户成都发展。
而随着版权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2013年,成都版权产业实现增加值1519.6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6.68%,同比增长26.92%,远高于同期全市GDP10.2%的增长速度,为带动成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截至2013年末,成都版权产业从业人员69.66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的比重约8.5%,3年来新增产业就业人口超过23万人,在带动全市社会就业、改善城市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年成都版权产业实现出口140.2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近44%,为促进成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提升成都对外开放水平,助力成都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多方优势助力发展/
版权工作任重道远。作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成都市版权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在人才储备、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数字新媒体发展等多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
首先,成都拥有高质量的产业人才储备充足。
成都目前拥有52所高等院校和2700多所科研机构,拥有高质量的人才储备、较低的人才流动率和较强竞争力的人力成本,为以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型产业为主的版权产业提供了大量人才储备,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优势。
2012年末,成都市人才总量超过276.7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接近100万人,人才总量、人才增长速度和人才密度均居西部副省级城市首位;2013年末,成都版权产业从业人员达69.66万人,为成都打造区域性的版权产业发展增长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其次,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好,实力雄厚。
成都是中西部首个“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实力雄厚,软件研发能力强,为成都版权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13年,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归属于版权产业的经营收入达1581.24亿元,占全市版权总收入的31.53%;归属于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588.81亿元,占全市版权产业增加值的38.75%。2013年,成都拥有工信部认定的软件企业超过1100家,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达175家,通过CMM/CMMI三级及以上认证的企业99家,拥有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100强企业2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9家;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500亿元,达1550.8亿元,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约占中西部总量50%,占全国总量比重超过5%;2013年,当年新增软件著作权登记3981件,累计登记的软件产品已超过5500个。
同时,成都拥有富士康、联想、仁宝、戴尔和英特尔等电子信息企业生产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在全球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制造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约一半的英特尔移动芯片和三分之二的iPad由成都生产。2013年,成都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归属于版权产业的经营收入达2234.32亿元,占全市版权总收入44.55%;归属于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610.74亿元,占全市版权产业增加值的40.19%。
第三,成都数字新媒体发展基础好、潜力大,是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和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基地。
目前,成都已聚集有200多家数字新媒体企业,其中13家企业获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认证,初步形成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平台运营、信息安全、终端装备等完整产业链,覆盖了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数字动漫、数字音乐等诸多热点领域,从业人员约3万人,2013年全市数字新媒体产业收入超过130亿元。
其中,成都动漫游戏产业已占到全国产业总规模比重达6%,已是全国数字游戏产业的五大聚集区之一;成都还诞生了全国首家“数字出版”实体体验店;中国移动成都音乐基地已打造为全国最大的数字音乐销售、发布平台,在国内外数字音乐领域形成了广泛影响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