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很多业务一旦问世,便有了自己的生命,各种利益集团会借体附魂,再要斩除便十分困难。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就是如此。在美国,这早已成为一项大业务,成全了许多个人和机构,要想通过立法或监管加以限制已是难乎其难。
美国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风头很盛。仅去年一年,美国上市公司便斥资5000多亿美元,用于回购本公司股票,耗费远多于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资金。过去12个月中,苹果公司斥资329亿美元回购自家股票,金融行业的Wells Fargo和高盛也分别斥资75亿美元和64亿美元回购自家股票。独步高科技业近四十年的IT界巨擘微软也斥资73亿美元回购自身股票。
从表面上看,公司回购股票的结果称得上皆大欢喜:公司股价上涨,售出股票的股东得以在较高的价位出售股票;而公司股票行情看涨,继续持有股票的股东也有理由乐观,今后可望获得更大的利润。而美国时下的投资机会不多,上市公司的闲钱无处可投,转而回购本公司股票似也适得其所。
遗憾的是,皆大欢喜表象的背后却有不少难以为人所道的隐情。
其实,美国大公司回购股票首先是出于公司高管的需要。美国公司高管持有股票期权,而行使期权的条件通常是公司股票达到一定的价位,而公司回购股票正可拉高股票价位。2008年之后,回购股票最多的上市公司,业绩要高出其他公司20%左右。美国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任期较短,很多人不免急功近利。往轻的方面说,公司回购股票有利益的驱动,往重的方面说就是在操纵市场。
有些美国公司还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以获得的资金来回购股票。比如去年,苹果发行债券,融资170亿美元,用于回购自家股票。这就是在进行杠杆交易了。而杠杆交易存在巨大风险是:如果股价持续下跌,公司就会出现亏损。2013年普林斯顿大学所出的《银行家的新书》就提出了这样的结论:银行资产中股本资金所占的比例过低;过于追求股本的回报而没有充分考虑习惯风险;银行家的收入过高,但却使得其所在的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缺乏稳定性。
公司回购股票,还有个如何正确对待新老股东的问题。公司当前股东在高价位出售股东,可以获利,但继续持有股票或未来购入股票的股东,利益就有可能受损,因为多数情况下公司回购股票时拉高的股价是虚高,未来股价还会回落。换言之,当前投资者与未来投资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对此,史迪文·L·斯瓦兹(Steven L. Schwarcz)教授专门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叫“时差性冲突”(temporal conflict),以描述当前股东与未来股东之间的关系。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鼓吹,公司高管理应向全体股东负责。
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在许多国家都曾经受到严格限制。1982年,美国首先放宽了对公司回购股票的限制,日本和德国也先后与1994年和1998年分别放宽了对公司回购股票的限制。我国《公司法》虽未完全禁止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但有严格限制,可以说在原则上限制了上市公司回购自家股票。
那么美国为什么不限制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实在是公司回购股票已经积重难返。公司回购股票已成为一项大业务,成全了许多个人和机构。不是连苹果、微软和Wells Fargo这样的巨型品牌公司也委身其中么?要想通过立法或监管限制公司回购股票已是难乎其难。以苹果、微软和Wells Fargo这样巨型公司的实力,在美国朝野很大的影响力,金钱所至,愿意效劳者十分踊跃,坚决捍卫公司回购股票的做法。是的,很多业务一旦问世,便有了自己的生命,各种利益集团会借体附魂,再要斩除便十分困难。
美国股市以“成熟”市场而享誉全球,令其很多他国家自愧弗如。但就公司回购股票而言,美国的相关法规似乎也乏善可陈。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