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红酒、咖啡、建材……上海自贸区正在打造越来越多的交易平台,既有大宗类商品,也有非大宗类商品,从而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
风险可控
“目前申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企业很多,我们也正在梳理,第一批肯定还是要选择风险可控的商品和模式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对记者表示。10月10日,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举行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创新案例发布会”。朱民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申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企业涉及的领域很宽泛,既有原材料也有粮食。
按照计划,今年年内,上海自贸区将推出若干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此前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要探索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对记者表示,在推动平台经济、提高企业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上,上海自贸区也起着试验田的作用。“一年来,自贸区已经在金融和服务业实现了集聚效应,为推进平台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朱民说,目前自贸区推进的金融创新、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已经形成了一个综合体系,对于在自贸区内发展国际交易平台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综合环境。
这种综合环境的体现之一,就是由浦发银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海清算所、第三方仓单公示平台四方共同打造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的诚信体系。
为了防范风险,日前发布的《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做到“交易、托管、清算、仓储”分开。在这个架构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浦发银行、上海清算所、第三方仓单公示平台,就分别承担上述四项功能。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贸易与现金管理部总经理朱承备说,由于大宗商品交易涉及的资金量巨大,规范的交易市场运作体系、监管体系是确保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防范商业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安全带”。而基于“四分开”原则搭建的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诚信体系,也是自贸区批量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可行模式。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最关键的是仓单质押的问题,因此仓单的管理很重要。”朱民说。今年8月底,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勇曾对记者表示,已经完成了自贸区大宗商品第三方仓单公示平台的业务流程设计,进入系统开发阶段,预计年内上线试运行。
非大宗类宽进严出
除了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上海自贸区内还在打造一系列非大宗类商品的国际交易平台,以及金融类资产交易平台。
上海综合保税区红酒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红酒国贸”)正在酝酿更名,要改成“上海自贸区红酒国际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更好在国际上推广其作为交易中心的定位。一旦完成更名,红酒国贸就将成为上海自贸区第一家非大宗类的国际交易平台。
除了红酒国贸,上海自贸区正在推进的第一批非大宗类商品交易平台,还有两个项目,分别是上海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上海建筑材料和设备交易中心。目前上海建筑材料和设备交易中心工商核名已经通过,上海国际咖啡交易中心和红酒国贸也即将通过工商核名,一旦核名通过,交易中心就将拿到相应的营业执照,筹备后开业。由于红酒国贸已经在自贸区内开展业务,则可直接开展业务。
上海外联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寿晓琪告诉记者,自贸区内设立非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并没有产业类别的具体限定,总体上实行“宽进严出”。“我们认为在自贸区里交易平台是最符合自贸区发展战略的,可以最大化地促进贸易便利化。”上海综合保税区红酒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婉凤说。
葡萄酒市场上,目前中国已超过法国和意大利,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2013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3.77亿升,进口葡萄酒总额为15.56亿美元。苏婉凤告诉记者,这其中,高端葡萄酒的进口额占13.4%,大约为13亿元人民币。
相对于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而言,要更好地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联动,提升贸易能级和贸易量,就需要从单纯的贸易模式转向交易模式。此举不仅能够迅速放大交易量,而且能够更好地通过市场发现价格,提升“中国价格”在全球商品定价体系中的地位。这也恰恰是这些交易平台的任务。
以葡萄酒为例,全球比较成熟的葡萄酒交易所还是位于英国的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该交易所推出的Liv-ex葡萄酒指数,是目前国际最具公信力的葡萄酒销售指标。
“借助红酒国贸交易平台,我们希望促使中国葡萄酒交易市场能真正成为国际性的葡萄酒交易市场、亚太区的枢纽市场。同时实现价格发现功能。”苏婉凤说。
目前,红酒国贸正在酝酿在英国和法国分别注册分支机构,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在自贸区平台上进行交易。“我们预期2018年,最早2016年就能达到100亿元的规模。”苏婉凤说。2013年红酒国贸还处于试运营阶段,全年完成交易额1.3亿元,占中国高端葡萄酒进口量的10%。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